【 “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
明白了吧?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我平时给你们讲的,你在那里坐禅,不要想着,从哪里、哪里走?怎么、怎么样?所以,这个杂念,你也不要去控制它。你看现在教大家打坐,教大家坐禅的人,有几个能懂得六祖慧能的话那?他在坐禅里讲得明明白白,叫你不要控制杂念。“亦不是不动”就是教你不要控制杂念,你去控制杂念你就是着相了。
所以,那真正修道的人,真正开悟的人,见地、这个讲法是一模一样的。这个问题师父早就给你们讲过了,你看六祖慧能,他也跟师父同样讲的,只不过讲的话不一样,我讲的是白话文,他讲的是文言文。
【“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若言著心”,“心无是妄”,就是说你心里用一种方法去引导自己,反而把自己搞小了。“知心如幻”,就是你有色的心是幻觉,那你始终会把自己带到空幻中去。“故无所著也”,所以说,要把这些东西都放丢不要,就是师父教你方法,凭你们平时打坐的基础,炼气功的基础,把心法改过来,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动,顺其自然。如果脑子里有杂念要想,不去管它,就是随它而去。这可是坐禅的至高无上的心法啊!
下面就是在释译前面的话了,打坐的要点,前面这3句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我不著心,亦不著净是不动。
【“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 】
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妙明真心,我们这个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因为有了分别、欲念,它就是妄想了。这个妄想一起呢,那这个真如被覆盖了。
【“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 】
就是说你在着相,你想清净,你就是有为,这就是妄想。
【“净无形象,却立净相”。】
因为我们的清净也没有形相的,那是为了我们讲,为了方便,我们才讲让我们清净,让我们清净,其实清净哪里有相呢?
下面讲的话,就是师父刚才讲的了。
【“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
“言是工夫”,因为清净本来就没有相立的,那有什么相呢?此相非相,那我们为什么要说静呢?那是因为我们不这么讲,我们人无法去理解和明白,无法去开悟。所以,那就用这种语言来告诉大家。那么这种讲话,无非就是一种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了,就是被我们干净的东西所缚了,净也是我们分别出来的。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
什么是“自性不动呢”?就是说我们看不到别人有好的方面,也看不到有坏的方面。所以,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说你对这个人有好、恶感,当你看到别人有长、短,其实你的自性已被妄念带动了。
这里六祖讲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就是说我们要修到禅定的境界,那我们要看所有的人,不管是你的爸爸、妈妈、孩子、亲戚、朋友、不认识的、认识的,所有的人啊,你看到他的身上没有善恶,好坏长短,就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没有分别,不去看他,只不过是个众生而已。
如果你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就是下面这句话,“既是自性不动”,那你就是禅定了。所以说,你能达到这种境界,你的行、住、坐、卧,都在禅定当中的。那么反过来呢,那就是迷了。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
他就是讲有的人坐在那里,他自己认为坐在那里3年不动,5年不动,他自以为修到禅定了,本领很大了。他一旦出来走到街上,开口就说某某法师不行了,某某人修的这么差。你看呀,开口便说别人的好坏,那是与我们修道相违背的,那么你说是禅定的吗?有禅定吗?没有!他根本就没有开悟。
下面这句话你再看,“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修禅定的时候,在打坐的时候,你一个心思想把自己的心降伏,想让自己入静,想让自己清净,那就是障碍,那不是修道。
真正开悟的人,真正和佛法相应的人,他说话都是一样的。现在我拿六祖的话来讲给你门听,无非想让你们知道,他讲的话和师父讲的话,都是相和的,无非师父讲的是白话让你们听得懂,而且六祖讲的是古文。
告诉你,“若者心入境,即障道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心入境,如果你在追求自己的心,让它定住,那完了!反而给自己制造了障碍,影响自己的进步了。反过头来,你去看看师父以前讲的开示,师父都讲了又讲了,这是过程,这是过程!心理有烦恼,心里有杂念正常啊,你去管他干嘛?顺其自然了,你越是想清净越是障碍自己。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若见诸境心不乱着,是真定也。】”。
这就是说,真正禅定的人,他是无障无碍,他不会给自己设置障碍。就是我一直在开示里给你们讲的,万法自然,什么东西都要自然。你坐在那里心不清净,你是不自然吗?你是自然的。为什么,你现在没有禅定境界,你有杂念很正常了,你去管他干嘛呢?你就让他想去呗,想完了你还会想吗,不想了!不断的在讲,你们都没听进去,你看你们始终给自己设置障碍,境界上不去。那么刚才我一上来,为什么给智心发这个东西,因为他想问师父这些话,师父知道了。你现在障碍你的是什么?现在障碍你的,就是你的心,你老是给自己设置障碍,不是谁在给你设置,是你自己在设置障碍,你不断的给自己创造一堵墙,不让自己过去。
所以说,你看我们六祖讲了,“外于境思,境即乱”。就像你问师父的话,师父,我眼睛一睁开就反转,闭上就顺转,你管他干嘛呢?你想把他搞清楚,你就是外于一切境思,境即乱。你去思考这个境界,你去思考这些外相,你的心就乱了。你问师父,师父不是告诉你吗?这些都是虚空的,你去管他干嘛?搞清楚干嘛?这也不是智心一个人的问题,这也是灵空前一段时间的问题,,灵空现在迈出去了,被师父骂得多了。她不也是这样,也想搞个清楚,天天问师父。你搞清楚干什么?就是这句话了,外于一境,失境即乱。这你们能记的住了吧?不管你在禅定中,在打坐中,一切境界显现,你都不要思考它,不要去追求它,不要讲研究它,不要搞明白它。有什么好明白的?你想搞明白你就乱了。那么如果“若见诸境,心不乱者”,如果你见到这些情况,只是跟师父讲一下,师父我昨天晚上见到什么什么境界,但是你没有下文了,你不要问师父为什么,而是你心里不要想,我就觉的我不问了,到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了。那时候,你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这是六祖慧能的话,他是真正开悟的人。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就是在禅定中,在打坐中,出现的境界现象,你不要去想也不要去问他,可以说,可以体会。师父说过了,可以去观察,可以去体会。但是你不要去弄明白,能做得到吗?当我们离开这些外相的时候,你就是进入禅定了。
“内不乱既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静,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本来不要你那么去搞麻烦,你想搞清楚,反而你给自己设置障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