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3|回复: 0

佛法与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4 1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4>                                             佛法与人生   

                                            
                                                  显真

人们对佛学的认识不禁相同,有的说是宗教,亦有说是哲学。我则说佛学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学是科学,是认识宇宙与生命奥秘的大科学。学好佛学对人生的指导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这浩瀚的大宇宙之中,有着无尽的物种。它们千奇百怪,各自有着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规律。人类也是宇宙内的物种之一,人类的发展与衰亡,也毫不例外的与其他物种一样,按着一定的运动规律不断变化着。而这个变化运动过程中的每时每刻,显然是受到了力的驱使。那么,究竟是什么力在驱使,力又是从何而来?如果能够找出推动万物变化运动的力之来源,这将是我们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点。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能量都是既可以集结起来,也是可以释放散开的。当其一旦以某种物质形态集结或释放时,便形成了力的现象存在。在古人给我们留下的 “动力、能力”一类词语中,也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了“动来源于力,力来源于能”的现象。
这就是说,能够推动万物不断演变发展的力,一定是来源于一种极为强大的能量。由于万物均包容在宇宙之内,可见“能够推动万物变化运动的力,一定来源于宇宙之能”。对于这个结论的认识,我想任何人都是不容置疑的。一些人自然会联想到是上帝的作用。我则认为是能量、是动力创造了一切。能量和动力造化宇宙,宇宙是一部力学史。

古人对宇宙二字早有着明确的定义,“宇”表示无限大的空间,“宙”表示无限长的时间。万物均包容在宇宙之内,本从“无”中演化而来,即“无”中生有。一旦有了,就会产生如下四种情形:

一、形成物质形体。有形体就占据空间,就活动不自如。
二、具有物质量。有形体就具有物质量,就会不断释放其内在的能量,并需求能量的给养。
三、具有着力点。有形体就具有着力点,就会不断承受外界的各种压力和制约,而被动地变换其形态和性质。
四、具有生老病死。有形体就具有生老病死,当其内在特性不能得到内外二力的恒定支持时,就会导入生老病死的变化运动状态。

可见,由于上述四种情形的产生,任一物种的存在过程,只能占据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而决不能永恒的存在,这就是佛教中所揭示的万物没有自性之说。本来,仅从物种的自我发展角度来看,它们都希望其自身的自由生存条件,所受到的限制越小越好,也既它们内在的自由度越大越好。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正是由于随着万物各自按其主观意志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它的内在特性相对于其客观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势能也将随之增大。因此,万物之间的势能所产生的干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万物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大大的受到了限制。也就是说万物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战胜或抗拒其外在大宇宙的压力,故而限制了万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说“凡是占据有限时空而存在的物种,其自由度都将受到限制。”这也正应了古人所云的“在数难逃”的道理。可见“宇宙即孕化了万物的存在,却又限制了万物的发展。”

那么,既然万物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这将使我们不难猜想到“生成万物之本原应该是‘无’”。现在我们试分析一下“无”的特性。设想宇宙尚未孕生万物之前,应处于一片“空无”的状态。而“空无”中的任一处,都将具有与上述“无中生有”的四种情形完全相反的特性:

一、没有任何形体。是具足“小而无内,大而无外”无限空无的整体。
二、没有任何物质量。既不释放物质能量,也不需要能量给养。
三、没有任何着力点。不承受任何压力。
四、没有生老病死。既不具有任何形体而占据有限空间,亦不具有任何物质结构导致生老病死而占据有限时间。

由此,“无”彻底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而占据了整个宇宙,故“无”恒常无限,“无”是永恒的。也就因“无”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谈不到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无”没有任何束缚力,于是便具有了无限的自由度,亦能够无限制的发挥。如果我们把自由度等同于灵活性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无”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即具有无限的灵性(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能够主动表现自我的特性称之为“灵性”)。也就是说“‘无’具有无限的精神能量,‘无’是活的!”诚然,也只有“无”是活的,才能孕育出无限的物种。故有结论“空间具有无限的基因活力,可堪称为万物之父。时间具有无限的孕育生机,可堪称为万物之母。”“无”是万物之原,“无”也是万物的本性。佛教中所说的佛性指的就是“无”,所说的法身佛指的就是宇宙本体。

由于万物之原“无”是活的,那么在宇宙中所繁演存在的一切有,也应该是活的。亦既是说“宇宙中根本没有死的!”万物之原“无”所赋予给物种本体内部活的基因驱使力就是推动物种进化发展的活力。

那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客观世界为什么又有死活之分呢?这是由于万物从无到有,不断深化演变的过程中,维持物种进化发展的内在基因活力与作用于物种之上的束缚力相互斗争所导致的结果。即当作用于物种之上的内在基因活力远大于作用在其上的束缚力时,该物种就是活的;否则该物种就易变成死的,或者就是死的。因此,我们说“物种的死活之分,无非是物种的内在基因活力与作用于其上的束缚力所较量结果的定义罢了。”

在自然界中,我们虽然人为的定义了很多死物,然而这种定义却存在着非常大的相对性。如果我们能够设法通过某种暴力、燃烧力或腐蚀力等,彻底分解掉控制在死物上的束缚力,这时候的死物便将得到解脱,从而变成了活物。当然此时所变现成的活物将不再以复杂的物质结构形式所存在了。然而,就人类现有的能力而言,若真正将死物全部彻底解脱成活物,那将是难上之难。

佛教中的两个根本论点是“缘起”和“性空”。就是说万物没有自己的真实本性,既诸法无我;万物的存在都是暂态现象,既诸行无常;万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随因缘而变化,既业缘相续;万物最终是要消亡的,既寂静涅盘。这是大宇宙力学史的真实写照。哪怕是存在于空间的一个极微小的质点,它们注定都逃脱不了“生长、壮大、衰老、死亡”之命运。人也毫无例外,依然摆脱不了上述生死之规律。

然而,作为人来说,死了就是死了么?这种问法无非将给人们带来某种凄楚和悲伤。不妨我们也可尝试换一种说法更好些,即根据物质形式转化原理得知,“任一物种在其产生、成长、变化、直至终结的整个生死运程完结后,构成该物种的内在物质元素群并未完全消亡。它们将依从业缘相续的因果规律重新组合,并会以新的存在形式和其所相应的生死运程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说法就没有了“死”的感觉。那么,到底什么是死呢?“死”就是更换物种的存在形式。而构成物种本身的基本元素群并未完全消亡,实质“依然故我”,只是将依从因果规律重新组合成新的物种而存在罢了。所以说“死并不可怕。”

世界上现有的宗教种类较多,各类教理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宇宙现象。但与其它各教相比,惟独佛教能够精辟阐述万物之本原、深刻揭示宇宙生命之奥密、精细刻划万物演变之发展规律,其精确程度之高,实为登峰造极。不愧是导引人类精神向上,驱逐黑暗的指路明灯。

以上,我与大家扼要共同探索的“宇宙与生命之奥秘”的内容,就来源于佛教。所不同的是,我在这里是以侧重于物理的力学形式来阐述道理。而佛教则是以侧重于心理的形式来阐述道理。但面对现实,我人类的灵力实已大大退化,哪里还会相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存在,在通常人们的心里,所想的除了物质还是物质,除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还有什么。为此,为让大家都能够用现代科学知识知晓宇宙。本人不得不以侧重于物理的形式来向大家阐述道理。亦诚恳请佛理深厚和修持有佳的大善知识们直心斧正。

无始以来,万物(佛教中称之为“众生”)在无知和迷盲(佛教中称之为“无明”)的遮盖下,不明白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及其演变规律,在主观上愚昧的为自我不断编排着一个妄想执着的精神基因程序。处处以私心为本,物欲为用。处事颠倒黑白,鼠目寸光。在客观上所感得到的外来干涉力,每每使自己作茧自缚。造成无尽的沉浮,无尽的堕落,苦不堪言,无有出期。即便是这样,众生却仍不知悔,愚痴至极。

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众生对命运的认识存有偏见所致。众生的灵力低下,它们哪里知道“精神与物质本乃一体”的道理,哪里又懂得“善恶因果报应不爽”的道理。故认为人生短暂,瞬起即逝,若不抓紧享受,枉活为人。故尽一切利己之势,不惜坑害他人,而达到大肆贪欲物质享受的目的。

可是众生又哪里知道,宇宙中不同层次的众生,本都有着各自所认定的享受体验。譬如猪和鳄鱼类生物,整天在泥里拱来拱去,它们自认为很幸福;狗吃着人类的粪便,倒也觉得很香甜;苍蝇和蚊子出生在臭水沟等肮脏环境里,它们却也觉得很温馨。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人类所积极追求的享受条件,很可能是更高层次众生认为是最肮脏的境遇;人类所用以维系生存的必需品,亦很可能是更高层次众生的遗弃物。所以说“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实在应该看开眼界,提高自身对宇宙的认知程度,正确对待人类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由于众生的精神内力是引发外来干涉力的主因,且大多数众生又都处于无明之中,众生之间的相互因果作用力,只能拉动群体的共同堕落。这种恶性循环,着实可怕。可见,在人类社会中的每时每刻,都太需要大肆宣扬和强化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了。太需要让人类深入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奥密了。只有这样,众生才能够彻底认清自我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行操,使自己能够在宇宙中充实的存在。然而,恰恰只有、也仅有“能够揭示宇宙和生命奥密、且导引众生向上的佛法”,才最具有资格度化迷盲的纭纭众生。故我们实在不应该将佛法看成是单纯的宗教,更不应该将佛法看成是迷信。佛法实在是科学,是宇宙的大(佛教中称之为“般若”)科学。有心向上的众生都应该设法去研习它,体悟它。

为什么佛法对宇宙规律的认识会有如此深邃独特的见地,并具有绝对的拔济力度,度化所有的迷盲众生呢?因为佛法是出自佛的说教(后由佛弟子们将其编篡成佛经)。佛则是大觉悟者。就释迦牟尼佛而言,他本身与众生相同的是,大家都是宇宙的产物,他与众生所不同的是,他对自身束缚力的解脱程度,早已达到了几近万物之原“无”的特性,亦既是宇宙万物内化身佛类物种之一位。释迦牟尼佛虽来到人间示现佛相,但是无论他的智能、他的灵能、他的自在状况都远远超过了宇宙内所有的物种。故释迦牟尼佛能够自豪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可见,释迦牟尼佛所认定的宇宙规律岂能有错,他所教授的度化众生之法岂能还有偏差吗!

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虚空中仍是我们所在世界(佛教中称之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溶合在释迦牟尼佛无边的精神能量场内,释迦牟尼佛无时无刻不在用其强大的精神“扩散力”分解着所有众生的妄想“凝聚力”,他以无限的悲心度化着我们,我们虽全然不觉,但却感到无比的安祥。

再过若干亿年后,释迦牟尼佛很有可能会随其心愿而入无余涅盘(报身佛升华到极点,就会溶于虚无),而溶于万物之原“无”(佛教中称之为“毗卢遮那性海”或“毗卢遮那佛”)之中,既溶于“毗卢遮那性海”中,与“毗卢遮那佛”合为一体。故彼时的释迦牟尼佛既合成为此时的“毗卢遮那佛”了。而“毗卢遮那佛”的特性就是前面我们所论述的万物之原“无”的特性。

佛经是佛在世时,用四十年时间度化众生的精辟说教。在佛灭度后,由其当时的众大弟子通过回忆佛生前的讲演内容编篡而成的。这些弟子们至少必须证得罗汉级以上的圣果,方可有幸参与编篡佛经的工作。可见当时对佛经的编篡工作要求之高。诚然,我们知道“除万物之原‘无’(既‘毗卢遮那佛’)是绝对的以外,其它一切均是相对的。”众大弟子们毕竟不是佛,他们对宇宙中每一微小的变化,暂不可能达到佛的境地,但在与佛所体认的理法上,则应该说是已臻致究竟。因此我们说佛经的编篡水准,已登峰至极。此实乃是宇宙之不朽巨著!这对众生将是独一无二的奉献。用以指导众生心灵的升华,乃是放之虚空任处而皆准的、且绝无仅有的启蒙心灯。
佛教如此博大精深,不排除由于我们的灵力所限,一时暂还不能够完全彻底理解和体悟到佛的见地,但切记把握一点,千万不要将佛教理解到迷信(这里所说的“迷信”,是指违背宇宙演变发展规律的其它说教)的角度上去,这样反而更误人子弟,害人害己,依旧堕落。

从释迦佛灭度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众生,还能够闻到佛法,实为万幸。佛在人间示现佛相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从此佛到彼佛的出世时间,最短也得经历几十亿年之久。可见我们于今日还能闻得到佛法,实乃是我们在无始以来,曾在无数佛前种诸善根所致。这将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实在太应该珍惜这个机缘,着实要踏踏实实的学佛,如法作人。  </FONT>

<a href="http://www.ffxz.org" target="_blank" >http://www.ffxz.org</A>    佛法显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28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