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华安

佛教纪念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八月三日 六祖慧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慧能(638~713年),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靠卖柴养母。一日卖柴,闻客读《金刚经》,有所感悟,遂往黄梅东山,弘忍大师默而识之,后传衣法。慧能得法之后,隐居猎人队中一十五载。

高宗仪凤元年正月八日,至南海法性寺,暮夜风飏刹幡,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酬答,慧能进曰:“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明日邀祖入室,征询风幡之义,慧能具以理告。印宗问道:“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慧能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印宗遂执弟子之礼,请授禅要,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因请出示所传信衣,悉令大众瞻礼。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其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满分戒,戒坛为刘宋求那跋陀三藏所置,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梁真谛三藏于坛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人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慧能受具足戒之后,就在此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慧能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自心既不可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因此,并非只有静坐敛心才算是禅,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为皆可体会禅之境界。大师又云:“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人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慧能为中国禅宗之长足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对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有极大影响。玄宗先天元年,慧能命门人于寺内建报恩塔,翌年八月三日示寂,世寿七十有六,肉身不坏,迄今仍存,归停曹溪。宪宗谥号“大鉴禅师”,北宋太宗加谥“真宗禅师”,仁宗谥号“普觉禅师”,神宗谥号“圆明禅师”。

慧能大师门下弟子很多,《景德传灯录》及《传法正宗记》皆载有嗣法四十三人,《坛经》说有门人十人,《祖堂集》则列举八人。其中最著名者,计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又以青原、南岳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后衍为临济、沩仰二派,青原下数传后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形成禅宗五派法流,称“一花开五叶”。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至欧美,而在中国、日本则以临济、曹洞两宗最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虚云禅师诞辰纪念日

虚云(1840~1959),近代高僧,是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据《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禅师原籍湖南湘乡,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于福建泉州。十九岁时于褔建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其后行脚名山,参访学道,行踪遍及四川、西康、西藏、印度、锡兰、缅甸等地。四十三岁发心朝拜五台,以报父母深恩,遂由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历经三年,终拜抵五台显通寺。

五十六岁,禅师在江苏高旻寺,因沸水溅手使茶杯落地,顿断疑根,彻悟本来。六十一岁,尝随清末两宫西幸,启建祝圣护国消灾法会,事毕即潜隐终南山,更名虚云,号幻游。后又往槟榔屿、马六甲、吉隆坡、台湾等地,讲经弘化。六十八岁,禅师于泰国讲经时入定九日,轰动泰京。其后,禅师曾为护国祝圣禅寺入京请藏,曾说服滇军协统李根源消弭逐僧毁寺之祸,调停汉藏纠纷,招抚盗匪,为民除去战祸。禅师在滇中阐教十八年,九十岁始离滇返鼓山任住持。禅师一百零九岁时,又到香港弘法,次年返回大陆。晚年驻锡江西之云居山,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9年,虚云禅师于云居山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僧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以禅功和苦行为人所重,乃是近代中国禅宗代表人物之一。综其一生,凡净、苦、孝、忍、定、舍、悲、异、方便、无畏、不放逸诸行,无不奉持。因叹宗风沦坠、道场废圯、律教无闻,发愿振兴十方丛林,重建古刹。虚云禅师兴复之著名道场有云南华亭寺(云栖)、鸡足祝圣禅寺、曹溪南华丛林、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曲江云门禅寺、江西云居真如禅寺等,重建之大小寺院庵堂共八十余处。每处道场竣工,禅师觅一住持任之,然后悄然退隐。虚云禅师虽为禅宗巨匠,却常教人老实念佛。撰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于云门事变时尽被夺去,今仅存法语、开示、书问、诗歌等文字,后人编为《虚云和尚法汇》一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七月二十四日 龙树菩萨圣诞纪念日

龙树菩萨,又称龙猛、龙胜,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公元二三世纪时人,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出身。龙树自幼颖悟,学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无不通晓。曾与契友三人修得隐身之术,遂隐身至王宫侵凌女眷,其事败露,三友为王所斩,仅师一人身免。以此感悟爱欲乃是众苦之本,即入山诣佛塔,出家受戒。出家之后广习三藏,未能餍足。复至雪山,遇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虽知实义,未能通利。因曾摧破外道论师之义,生起邪慢之心,而自立新戒、著新衣,静处于一水晶房中。有一大龙菩萨见而愍之,遂将龙树引入龙宫,授以无量大乘经典。当时南天竺王信奉婆罗门教,攻击佛法。龙树前往教化,使其放弃婆罗门教信仰。其后大力弘法,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书,树立大乘教学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晚年住于南印度黑峰山,门弟子有提婆等人。

有关龙树菩萨出世时代,各种资料记述不同。如僧睿《大智度论序》、慧远《大智论抄序》等记载龙树菩萨生于佛入灭后九百年顷,《百论疏》载龙树菩萨生于佛入灭后五百三十年顷,《龙树菩萨传》等则说生于佛入灭后八百八十年顷即西元四世纪末年,现代学者如印顺法师等多采用第三说。关于龙树菩萨入寂,据《龙树菩萨传》记载,有一小乘法师因为嫉恨龙树菩萨,不愿菩萨久住于世,菩萨获知此事,即入静室蝉蜕而去。至于菩萨住世年寿,依《十二门论宗致义记》《法苑珠林》等所说,皆谓年寿达于数百;若依《南海寄归内法传》及其他诸书所说师擅长药术之言,推测其年寿亦应在百岁以上。

龙树菩萨著作极丰,如《中论颂》《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因缘心论颂》《菩提心离相论》《福盖正行所集经》《赞法界颂》《广大发愿颂》等,造论之多,世所罕见,因此有“千部论主”之美称。后世基于龙树菩萨所著《中论》而宣扬空观之学派,又称为中观派,并尊龙树菩萨为中观派之祖。此外,龙树菩萨被尊为付法藏第十三祖,在中国与日本佛教史上,龙树菩萨也被尊为八宗之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9: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药王菩萨,是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药王,梵文音译为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记载,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号曰琉璃光照如来,其国名悬胜幡。彼佛涅槃之后,于像法时代有日藏比丘,聪明多智,为大众广说大乘如来之无上清净平等大慧。时大众中有星宿光长者,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以雪山之良药供养日藏比丘以及众僧,发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若有众生闻己名者,愿其灭除三种病苦。时长者之弟电光明亦随兄持诸醍醐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诸僧众,亦发大菩提心,愿得成佛。其时大众赞叹星宿光长者为药王,电光明为药上,后为药王、药上二位菩萨。同经记载此二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药王菩萨于未来世成佛,佛号净眼如来;药上菩萨成佛,佛号净藏如来。

又据《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所说,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日月净明德如来,其佛寿命为四万二千劫。时有一菩萨名叫“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修习苦行,精进经行,一心求佛,经一万二千岁,证“现一切身色三昧”,乃服诸香、饮香油,燃自身以供养佛一千二百年。命终后复化生于净德王之家,受日月净明德如来付嘱,于彼佛灭度后,造八万四千塔,而其自身亦于七万二千年间,燃臂供养其塔。或谓彼“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今之药王菩萨。另据《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记载,于过去无数劫,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法华经》,时有国王名妙庄严,其夫人名净德,有二子名净藏、净眼。妙庄严王邪见炽盛,崇信外道之法。夫人与二子乃共设种种方便,使王前往宿王华智佛所,听《法华经》,共得利益。净藏、净眼二人,即今药王、药上二位菩萨。

药王菩萨形像一般如下所示:顶戴宝冠,左手握拳,置于腰部,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无名指执持药树。三昧耶形为阿迦陀药,或为莲花。真言为“唵鞞逝舍罗惹耶莎诃”,或“曩莫三曼多没驮南讫叉拏多罗阎釰莎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安 于 2014-5-2 22:44 编辑

2014年5月2日,农历四月四日,是文殊菩萨圣诞。文殊与普贤是毗卢遮那佛之上首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中国文殊与观音、普贤、地藏齐名,合称四大菩萨,其道场五台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叫文殊师利菩萨,旧译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译曼殊室利。新旧共有六种译名:《无量寿经》《涅槃经》叫“妙德”,《无行经》叫“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叫“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叫“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叫“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叫“妙吉祥”。《放钵经》说:“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大唐西域记》说:“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一切经音义》说:“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表大日如来之五智;手中持剑,表智慧之利剑;驾驭狮子,表智慧之威猛。文殊菩萨也有种种不同形象,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之上首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佛教经典中,直接以“文殊”命名之经典为数不少,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发愿经》《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等。文殊菩萨是中国僧俗信众最敬重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合称四大菩萨,其道场在五台山。在寺院造像中,文殊菩萨也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菩萨驾狮子,普贤菩萨乘白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1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安 于 2014-10-26 13:04 编辑

农历九月三十,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圣诞。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音译作“鞞杀社窭噜”,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众生都具足诸根,引导众生获得解脱,依此十二大愿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之誓愿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药师佛信仰自古以来就很盛行。

药师佛的形象,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记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则有十二神将。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分散各地,护祐受持药师佛名号的众生。

一般流传的药师佛像都是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两位菩萨胁侍左右,并称药师三尊。这两位胁侍菩萨在药师佛净土中是无量众中的上首,是一生补处大菩萨。也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但不多见。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28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