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同的轮回次数,学到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以人类可以分成:婴儿灵魂;少年灵魂;青年灵魂;成熟灵魂和老灵魂五大类。
婴儿灵魂:由于轮回次数比较少,总体人生经验不多,他们往往降生在诸如原始部落,或大城市的贫民区。许多婴儿灵魂的人对人生的种种道德规范不熟悉,所以往往通过犯罪来学习。他们对大都市的复杂体系惶恐不安。他们认自己为“me”,别人为“notme”,所以可以不把别人当生命,可以把别人当作物体。由于内心充满恐惧,他们的信条就是“Let's not do it”。
少年灵魂:积攒了一些人生经验,他们的处境比婴儿灵魂要好一些。这些人循规蹈矩,迫切需要遵循一些社会所规定的信条,在一个等级严格、规范完全的地方他们会感到自在。他们比较害怕一切接触:眼神的接触,身体的接触等。他们和人交往保持一定距离,缺乏人际交往时的那种游刃有余的世故和圆滑。他们的思维走极端,黑白分明,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缺少中间地带。
和婴儿灵魂一样,他们生活在血缘关系圈中。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埋怨外在的“邪恶”势力。他们的信条是“Doit right or not at all”。他们和“正确”的人交往,以“正确”的方式做事,由于迷信权威,他们经常规劝孩子在学校要绝对服从老师的管教。他们认自己为“me”,他人为“many other mes”,所以他们希望别人和他们一样。他们不知道怎么与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交往,所以他们只和相似的人交往,形成小圈子,排斥和他们不一样的宗教、文化、政党、社会地位。大多数种族分子来自这个灵魂圈,网上的愤青也一样。
青年灵魂:由于更多的轮回,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经验,青年灵魂开始着手征服物质世界。他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不断地向上攀爬,向前进。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追求物质成功。为了物质和权力,他们成了“工作狂”,他们建立了经济帝国。他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他们能够区分“我”和“你”,同时尽力要把“你”转化成“我”。如果在商业和经济中不能征服“你”,就用战争来取代。
他们的信条就是:you do it my way 。他们接受教育是为了竞争,夺得第一名比学到了什么要重要的多。他们总是为自己的智力洋洋得意,急于加入各种协会和俱乐部来证明自己,他们的墙上挂满了各种证书。他们要争取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名贵的衣服。但是他们缺乏艺术想象和创造力,机械形式,所以他们会剽窃和抄袭更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达到挣钱目的。北美可以说是青年灵魂的天堂,众多的肥皂剧和无聊的好莱坞大片满足了众多青年灵魂的口味。
青年灵魂的文艺界人士举例:平.克劳斯贝,惠特尼.休斯顿,布鲁斯.威利斯,约翰.韦恩(我根据猜测再加上几个,梅尔.吉布森,汤姆.克鲁斯)
成熟灵魂:在经过了青年灵魂的外在物质世界的征服后,内在心灵世界开始浮现。成熟灵魂不再像青年灵魂那样向外看和向前看,他们开始向以后和向内心看。他们的内心情感汹涌不定,有时候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想要理解一切,他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想了解,而不是像青年灵魂那样为了职业和竞争。他们一生都处在一种寻求状态,所谓“找到自我”、“表现自我”。这是所有灵魂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他们多愁善感,经常被困扰。许多人寻求心理或信仰治疗。他们把“我”和“他人”统统归类成“我们”,珍视他人的感觉和意见,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为了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争取更多的朋友,他们有时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成熟灵魂有高度的道德感,他们关心——关心这个星球(绿色和平组织),关心大众的问题和困难,关心自己的健康和成长。如果说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是青年灵魂的天堂,那么社会主义则是成熟灵魂的理想。如果成熟灵魂做老板,相对于公司的利润,他/她会更关心员工的冷暖。他们更关心“大”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宇宙,玄学等等。
他们有很强的直觉力和高度的幽默感,经常笑。他们找对象不是为了通常的社会婚姻模式,而是为了“爱”。他们对人生经验开放,没有教条和限制。奇怪的是,成熟灵魂往往心甘情愿地被占据政府要职的青年灵魂所统治。
成熟灵魂是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主要贡献者。他们拥有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在科学、政治、宗教、经济、艺术还是哲学。他们比青年灵魂更加重视生活的精神层面。
成熟灵魂的文艺界代表:麦克尔.杰克逊,布鲁斯.施普林斯丁,保罗.麦卡特尼,赫利.尼尔,玛多娜,巴巴拉.史翠珊,玛丽莲.梦露,麦克尔.道格拉斯,伊丽莎白.泰勒,杰克.尼科尔森,简.方达等。
老灵魂:据说是人类在物质存在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但是由于太多的轮回体验,他们已经有些疲恹。他们乐于把他们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一些学生——但只是少数学生。他们并不象成熟灵魂那样还热衷于地球和人类社会,他们还完了大多数的业债,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准备离开这个物质存在了。
对于人类社会,他们更像是观望者。他们是如此的才华出众,以至于社会大众不能了解他们,同时他们也不想花精力让大众了解。他们的宗旨是:live and let live,我行我素,甚至无视社会规范,这当然要引起循规蹈矩的少年灵魂和追求物质、与大众一致的青年灵魂的不解和不满。他们寻找同伴,往往是寻找和他们同一精神世界的为友。找伴侣,也是找“灵魂伴侣”。
老灵魂没有什么执着,所以什么都看得开。他们也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困扰,因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在过去被解决了。他们对世界上的事情,自己内心的事情都很明白,但是许多老灵魂觉得生活很无聊——毕竟所有的游戏都玩过了。
老灵魂很容易和人相处,引起年轻灵魂骚动不安的情景,老灵魂可以处之泰然。“顺其自然”是老灵魂的准则。他们天生具有种种良好品德,宽容别人的错误,一般人身上的怨恨、嫉妒等情感在他们身上不存在。
老灵魂有一种和宇宙万物相融相通的感觉。他们的眼神直接而有穿透力,仿佛告诉被视者他什么都知道。他们的外表似乎不呈现极端的男性或女性,阴阳二性在他们内在中和了。
老灵魂有几分像儿童,他/她不加批判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他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他不会被不合适的东西所愚弄。
老灵魂代表人物:作曲家巴赫,小说家马克吐温,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神秘家葛吉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达赖喇嘛,泰戈尔,林肯总统,等等。
------------------------------------------------
从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热情来说:
少年灵魂:属于有工资能打工就行,即使想要建功立业,也有些力不从心。他们的朋友圈,就是他们的血缘关系,或者和他们相似的人。他们对混迹于江湖没有信心和把握。
青年灵魂:则比较得心应手,在社会上混得很好,他们交友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利益,急功近利,他们没有什么独创性,喜欢跟风赚钱。
成熟灵魂:对社会也很投入,但是已经看淡利益,他们大多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探索人际关系和情感。比如做生意,他们很享受其中和客户和同事的关系。成熟灵魂能很轻易地影响社会。
老灵魂:相对来说,对社会就没有那么投入了。(Miu:看来厌世也有积极的道理,不好玩了、懒得玩)
以交朋友为例:
少年灵魂对世界还有不少恐惧,所以他们的朋友圈很狭窄,只是他们的亲朋好友,或是工作生活中的熟人。少年灵魂在遇到陌生人必须打交道时,只会进行浅短的交流,然后就迅速离开。因为他们对未知的人和世界有许多恐惧。
青年灵魂交朋友以功利和目的为主,所以他们的朋友圈相对广泛。只要能达到目的,有用处,他们就很有兴趣和手段交朋友。但是一旦一个朋友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青年灵魂认为会带来损失,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
成熟灵魂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他们享受和他人的交流。所以成熟灵魂遇见陌生人,会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深入。因为他们的恐惧已经很少了。
老灵魂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但是他们因为对社会采取观望态度,所以朋友圈也不大。但并不是没有能力交朋友,而是没有广交朋友的愿望。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描述过人有四种心理模式,我觉得可以和灵魂年龄对应起来:
我不好 -你不好: 对应于婴儿灵魂和部分少年灵魂
我不好 -你好: 对应于少年灵魂
我好 -你不好: 对应于青年灵魂
我好 -你也好: 对应于成熟灵魂和老灵魂
(Miu:上一条应仅适合成熟灵魂。老灵魂不再有“好”与“不好”的标准。)
青年灵魂: 我是对的,你的错误必须被指正出来。
成熟灵魂: 我有我的观点,你也有你的观点——让我们彼此分享。
老灵魂: 让每个灵魂走他自己的路。
关于为什么要结婚:
少年灵魂:结婚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或者,因为父母要我结婚。
青年灵魂:因为社会上大家都结婚,工作和生活要有一个家庭结构。找对象和找合作伙伴一样。青年灵魂谈对象最看重对方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
成熟灵魂:为了体验爱和家庭的温馨而结婚。
老灵魂:我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