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天舞 于 2014-6-21 21:33 编辑
【三二】佛门中常听说某人开悟了。“开悟”就是觉悟。他觉悟的是什么?虽然也是普通常识,而对于学佛的同修来说,它是重要的学佛目标,就是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在讲席中时常提到,学佛的目的是要真实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就是古人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义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觉、正、净”。“觉”就是“觉悟”,也称“开悟”。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一定是时时悟、处处悟、念念觉悟,才是真的觉悟,真正开悟。觉悟的标准,一定要用经典作印证。经典对我们有三种用途:
第一、专门读诵,不求解义。这种读诵目的是断烦恼,破妄想、分别、执着。因为读经就不会打妄想;不读经,妄想就很多。用读经的方法将妄想、分别、执着消除,这种读经的方法属于持戒修定。
第二、读经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三、是自己已经悟入实相,悟入的正不正确,有没有错误,要以经典作印证,也就是自己所觉悟的境界,与佛经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即是正知正见。如果我们悟入的境界,与佛经上讲的不一样,这觉悟是错的、是邪觉,不是正觉。我们必须善于应用经典,经典对于我们修学的助益就很大。有些人不知道经典明确的用途,虽然一生读诵、研究、依教奉行,可是一生糊里糊涂,经典对他实在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这是很可惜的事。
所有的经典都是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其范围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佛经上常讲,别说是佛一个人,即使十方一切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法,于无量劫的长时也说之不尽。这都是事实,决不是夸大。为什么说之不尽,是因心性的变化无量无尽,一切诸法是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变现的。一切众生妄想、执着无量无尽,所变现的境界就无量无尽,佛也无法说尽。但佛全都知道,要说出来,需要无尽的长时,道理在此。
中国佛教一般修学的纲领,大家都喜欢用《金刚般若》,而《金刚般若》也的确好,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中国古人喜欢简要详明,这一部经的确言简意赅,言语文字简洁,意义无有穷尽,而且圆圆满满,这是《金刚经》的好处。
修学净土的人,在定中,在梦中,或者临终佛来接引时,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以《弭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作印证。如果他所见的境界,无论是梦中、定中、或者于临终现前的,与经上所讲的一样,就是真实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与经上所讲的不一样,即是魔境界,不是真实的。
佛在《楞严经》末后讲五十种阴魔,魔变现的境界几乎与佛示现的境界一样,很不容易辨别,所以一定要用经典作印证。这是举例说明,即使修念佛法门求往生的,也不能不觉悟。若不觉悟,虽念佛,临命终时不一定能往生。因为还有放不下,迷惑颠倒,这是念佛求往生最大的障碍,必须觉悟。觉悟就能放下,就能看破,临命终往生就没有障碍。
觉悟的样子是什么?如《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皆是虚妄,这是觉悟了。如果将眼前一些事都当作真实的,就迷惑了。觉、迷在这里分辨。若起一念私心即迷了,没有私心是觉悟。也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迷了;离四相、离四见,即觉悟了。所以,时时刻刻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将此事实具体为我们说明,经云,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指念头,即起心动念,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因此,能执着的是“空”;所执着的,无论人、事、物,世法、佛法也是空。《金刚经》所说的 诸法皆空 ,能所皆空,皆不可得。如是知,是正知;如是觉,是正觉。
诸法缘生,缘生无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皆不可得,都是假的。一定要觉悟此事实相,万万不能执着!
我讲经时引用很多科学实例,证明佛经所讲的 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现代年轻人喜欢玩照相机、摄影机,从摄影中也能觉悟。譬如,高级的相机有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更好的相机有千分之一秒的快门。如果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拍摄现代速度最快的喷射机,能拍它在空中飞行,清清楚楚,它并没有移动。再拍一张,它的位置移动了一些。由此可知,镜头开时,现象生起;现象生起时即是灭尽时,生灭同时。我们所见的现象是幻象的相续相,其实现象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我们看的飞机是连续的幻象,实际上我们用快门照相时,它是一张一张生灭同时的幻象。
我们玩照相机会开悟,因为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假相,“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就是证明“心”,我们的“念头”,以及外面所有的“现象”,真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看到一切法真的是梦幻泡影,真的觉悟了。觉悟一切法确实不可得,于是我们放下一切法,绝无留恋,一切随缘。随缘,日子就好过,多么自在快乐。知道一切法不可得,自己的身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可是身心外面的现象虽然“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而这种假相相续是有的,它是业果相续循环不断的现象而已。这就是诸法实相。
假相从那来的?佛告诉我们“因果不空”,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整个宇宙人生皆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一切诸佛菩萨高明之处就在此,他们了解得清清楚楚。我们凡夫天天争名夺利,打得头破血流,痛苦得不得了!他们在旁边看得很明白,无论你们怎么搞法都是一场空,实际上一样也没得到,只有造罪业。造作恶业,所现的相是从业因变的果报。造作的因不好,现出的相就不好。所以,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要应无所住?因为万法皆空,身心俱不可得。若以为有所得,则错了、迷了。因为因果不空,所以教我们而生其心。
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的身心以及生活环境,皆是业因果报相续的假相。过得好是修的因好,过得不好是修的因不好。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其变速之快是一秒钟的亿万分之一。以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变化,所以一般人没有办法觉察。这是我们在这一次金刚般若会上体会了解的事实真相、很深入的体认,即是作“观”。
观要变成“行”,就是变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我们的生活在观门之中即得受用,这是金刚般若的好处。所以,只要会用功夫,在菩萨位上即是观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功夫得力的菩萨。如果没有这种观照,怎么学佛都是落在名字位中,有名无实,简直用不上功,功夫完全不得力。
此次这样细讲《金刚经》,愈到后面愈清楚、愈明白、愈精妙、愈有受用。所以我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唯心净土,自性弭陀”,还是一个心念。念佛的因现念佛的果,所有一切众生的果报,都是因果相续。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就是因果的轮回相续相。虽现相,了不可得。相是幻象,是妄想。这件事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心自然是清净、真诚的。清净、平等、慈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性德就流露。于一切众生,不论喜欢的也好,不喜欢的也好,讨厌的也好,一律平等看待,平等照顾,平等帮助,这是觉悟的人。如其不然,则没有觉悟。迷悟从这里区分,从这里观察。修行人应该从此处检点、反省,认真去做,这是真正修行。
佛门修行的功夫重实质,不重形式,如《华严经》的五十三叁并不重形式,而重实质,这是真修的最佳榜样。仪规形式当然也很重要,目的是接引众生,好比唱戏,戏台上表演,要表演得很逼真,是给观众看的,是接引人入门的,那是手段。这是我们必须明了的。自己用功夫时就是“觉正净”,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才是实质的到家功夫。
【三三】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法,不外 性 、 相 。 性 是本体,是心性。佛法里说 性 名词很多,真如、本性都是说这一桩事。同一桩事,佛说了很多不同的名词术语。其用意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教我们离 言说相 、离 名字相 。
心性 是宇宙万法的本体。现代哲学名词称 本体论 。近代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乃至宗教家,都在探讨宇宙的根源,生命是从那里来的,如何演变的?这个根源就称本体。可是在世间法里,一直到今天,千百年来,多少人都没有找到。虽然讲的学说很多,都不是真的。这些学说,一直到今天都不能教大家心服口服,没有一个定论。 而在佛法里,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此是真心、本性。但是真心、本性很难懂。到底什么是“真心”、“本性”?如果能把真心、本性明了通达,就称之为佛了。
禅家讲,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现在听了这些名词,搞不清楚什么意思。当然,清楚就成佛了,而不是凡夫。“心性”就是宇宙的本体,生命的起源。
佛告诉我们,这一桩事,如果我们想研究、探讨,是决定办不到的,因为它没有相。没有相 就不能用眼见;没有 音声 ,也不能用耳听;没有 实体 ,我们也无法接触得到。所以,佛说心性的真相是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不可思议!不能想,不能说。但是真实的存在,佛教我们自己领悟。真正悟入这个境界,求善知识印证。
我们在∧坛经∨里看到,怀让禅师开悟了,六祖就教他说出自己悟入的境界。怀让禅师说: 说似一物即不中 。六祖听了,点头为他证明。在∧禅宗语录∨里,类似这些话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别的人很难懂。“说似一物即不中”就是说不出来;说出来都不对,都不是的。
甚深禅定要怎样证得?佛门修行枢纽就是 禅定 。无论那一宗,无论那个法门都是修禅定。虽然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譬如念佛人讲 一心不乱 、 功夫成片 ,皆是禅定之异名。名字不一样,其实都一样。 定 到相当程度,见思烦恼没有了,才叫做“得定”。见思烦恼还在,则不算是定,这种定是 世间禅定 ,不是 出世间禅定 。 出世间禅定 要从断见思烦恼起,得到这样的定就称为阿罗汉。虽断见思烦恼,因为还有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必须继续不断的再修,使定功更深。深到一定的程度,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就是大澈大悟、明心见性。佛法里讲的 心性 、 本体 此时才见到。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诸位必须晓得,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真正是不二法门。
“戒”有很多种;不是狭义的戒条,而是广义的,指守规榘,遵守方法。规榘、方法很多,各宗各派不一样,各个法门不一样。虽然不一样,但是原理原则一定是相同的。用净宗的话来讲就是“清净心”。无论用什么方法,用什么规榘,一定要达到清净心,就对了。禅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开悟!所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所标示的 觉、正、净 就是修行的总方向、总原则。
无量无边的法门皆是修觉正净。觉正净圆满,心性(性体)才能现前。“性体”现前之后,对于“相”才真正彻底明了通达。这是 性宗用的方法,一悟一切悟,澈悟。这个方法高明,时间也短,成就快速。在佛法里属 顿教 。 另外一个方法是从 相 上修学。先不管 性 ,先学修 相 ,如法相宗与一般教下,先研究法相。近代科学家也都走法相的路子,从现象里开悟。一切现, 象是假的,是空的。现代科学家已经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认为所有的物质现象是波动的现象。这是他们观察到的。这是从相上修的,这个路子很辛苦、很长。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没有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可以说是接近开悟的边缘,还没有开悟,因为他没有见性。开悟就见性,就彻底明了。现在只见到这个现象,而不知此现象之所以然的道理。
如果用法相宗的观察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第一、“无明业相”。第二、“转相”,也称 见分 。第三、“现相”,也称相分。这是所有一切森罗万象的原始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由之发生。此即是宇宙人生的真象,即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那里来的?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见”是转变,所以见、相同源。“见分”是现代人讲的精神部分。般若经上讲的五蕴,其中受、想、行、识是属见分,四大色法是相分。 相 从 见 变现出来的,这就是佛常在大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见”,然后再现“相”。其实“相”是幻象,决不是真实的。
“无明”就是动相。科学家如果真的发现没有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换句话说,已经接近见到无明了。他们接触到这个边缘,这一关突破,就见性了。实在讲,要智慧也得要定力。定力就是专心。曾有科学家专心于研究时,把手表当作鸡蛋煮了,就晓得他的专心。定就是专,不一定要盘腿面壁才是修定。佛法讲,行、住、坐、卧都是定,就是专心。心无二用,一心一意钻研就是定,不一定是打坐。经上常讲的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用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就觉得佛讲的是对的。定不是呆呆板板坐在那儿。行、住、坐、卧都是定,是专心,心里没有二念。 如果我们行、住、坐、卧都是一句佛号,就得“念佛三昧”,是大定。∧楞严经∨上说,“首楞严大定”没有出定、入定之相。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生活都在大定之中,这样才能重重突破。当六粗三细重重突破时,便找到宇宙人生的起源。由此可知,的确是无有定法。性宗与相宗寻找根源的方法完全不一样,但是达到的目的相同,就是所谓殊途同归、法门平等。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专心,一心一意,也就是 定 。 戒 是方法。尽管方法不同,都是一心一意,都是专心一致,才能突破。心若分散,是决定不能成就的。
见分变现相分。相分在《唯识》里称为“亲相分”,即阿赖耶识的相分。我们现在所变现出来的身体,以及这个世界的种种现象,就是阿赖耶的相分。佛在经上教我们“离一切相”,不是离阿赖耶的相分。《唯识》里称“本质相”。本质相(阿赖耶的相分)是无法离开的。
离相是离什么相?离相、断相、破相,是破末那、意识,心心所的见相二分,也就是离六识、七识的见分相分,以及相应心所、心心所的见相二分。这些见相二分即是我们的妄想、执着。所以,破心里的见相二分,不是破外面的幻象。外面的相会变不会灭。外面的相,实在没有障碍,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从意识与末那的心心所里发生的,所以一切经皆教我们离相、破相。《金刚经》更是教我们要离四见四相。
只要我们心里不着,世间法相、佛法相都不着,即经上讲的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法 是诸佛所说的法相。心里不能执着,心要空,心要清净,心要无一物。心空就灵。灵是本具般若智慧现前。凡夫的智慧为什么不开?心里的妄想执着太多,塞得满满的,心不空!不空就不灵。由此可知,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看破、放下。能放下一分,智慧就长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长两分。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是本有的。外面的境界一接触就明了通达,此是本具的般若智慧,不需要学。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他见性之后发现而说出来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是本来具足的。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心性里塞的东西太多。垃圾装得太多,都堵死了。正是佛在《华严》上所讲的, 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妄想是第六识,执着是第七识。所以,法相宗转识成智。最重要的是六、七因地转,五、八是果上转。因若转,果自然连带转了。
修学性宗、相宗都相当困难,都是上上乘根性。中、下根性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老实念佛。你不要看这个方法好像很笨、很呆,其实功德不可思议,也是入甚深禅定。一天到晚,行住坐卧,心里一句阿弭陀佛,除阿弭陀佛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要。吃饱了,穿暖了,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阿弭陀佛。能这样念三年五载,禅定得到了,念佛三昧成就了。所以,人家站着走、坐着走,就是这个道理。到这个程度,智慧开了,为什么不弘法利生?利生亦要具足法缘。为什么要走?没有法缘,佛不度无缘之人。大家对他不尊重,不听他的;他先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什么时候法缘成熟,他将再来。
如果有法缘,他不会走。走了就没慈悲心。有法缘决不能走,要帮助众生;没有法缘决定走,绝不多待一天。这个苦恼的世界,有什么值得留恋!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的时间长短,都在 缘 。众生对他的信任,肯不肯,愿不愿意跟他学,这就是 缘 。临终能自在往生,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的,他们的定慧都现前,念佛三昧得到了。得到念佛三昧没有不开智慧的,所以他要往生就是与此间众生没有法缘。
“法缘”也是多生多世与众生结来的。从前李老师时刻叮咛我们要与众生结法缘。常常叮嘱我们怎么结法缘:买一点糖果、花生摆在门口,大众来听经时,每个人分一粒,这也是跟众生结法缘了。他老人家教我们的方法,因为花钱很少,我们能力有限也办得到。结法缘的方式很多,诚心诚意接待他,招待他,来的时候为他找座位,这也是结法缘。我们跟众生结缘,将来自己讲经,法缘才殊胜。
很多人知道我的法缘很好,去年演培法师请我吃饭,他说,你的法缘这么殊胜,这么好,能不能教教我?我觉得布施就是结法缘。我到一个地方讲经,人还没到,结缘的经书、善书、影音带、CD光盘、皆有很大的数量,跟此地同修们结法缘。我自己明白, 一切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为什么不跟人结好因缘!我自己确实没有取得的念头,尤其最近这些年,钱对我已没有用,没有用钱的地方。人到钱没有用的时候,就很自在。走到什么地方都有人招待,都为你安排好。出远门,飞机票都为你准备好了。所以,机票在那里买的,我不晓得;一张机票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一切都放下了,就样样自在;若欲得到,就样样不自在。贪得钱财,自己还要去买票,多麻烦!费那么多精神力气。有的时候,什么都不需要问,不闻不问,头脑里没东西,本来无一物!所以一定要舍,要放下。 看破、放下 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得到真实受用,故常念师恩。
今天给诸位的讲义,是我在国外教外国人的。外国人问我们学的是什么?我告诉他,我学的就是这些,我教的也是这些。他一看就明了,这里面没有迷信。我们在外国要帮助一切宗教徒,基督教徒、天主教徒,这个方法也能帮助他们。我们告诉他,佛法是教育,佛是我们的老师,他就会接受。神与神是对立的,他不接受,还要排斥。他要敬他的神而排斥别的神;认为别的神都是魔,说佛是魔鬼。我告诉他,佛不是魔鬼,佛不是神;佛是人,是我们大家的老师。他教我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听听这个,很有道理!他就能接受。所以,佛法回归教育的定位上,就能普度众生。
有些人问我:法师,这一套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佛教本来就是这样?佛教本来就是这样,不是我想出来的。∧华严经∨的五十三叁里就有其它的宗教徒,如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导师、传教师,他也皈依释迦牟尼佛,也跟释迦牟尼佛学,并没有改变他的身分,他还是婆罗门教的领导人。可见佛教是教育,包含所有一切宗教,没有跟任何宗教对立。在基督教里作牧师,在天主教里当神父,如果学佛,智慧更高,讲道讲得更好,成就更大,对他有帮助。绝对不是要你放弃信仰的宗教,改信佛教;这是不许可的,这是“背师叛道”,不是佛所教的。
佛教我们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佛绝不教我们背师叛道。所以,天神也皈依。他们所奉的神⌒上帝 ,大概就是玉皇大帝⌒忉利天主 。忉利天主皈依三宝,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他的这些徒子徒孙来皈依三宝,那里有过失,是好事不是坏事。所以,一定要将理讲清楚,事上的障碍就没有了。
民国五十六年,我第一次在辅仁大学讲演。辅大是天主教学校。那一次演讲时,坐在前两排的都是神父,还有两位外国神父,一共有十几位神父。我看了很欢喜,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我劝他们皈依三宝,认真跟释迦牟尼佛学智慧。我举例给他们说,你们跟上帝是父子关系,称天上的主,天上的父;称玛利亚为圣母。神是你们的父母;而皈依释迦牟尼佛是拜老师。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没有冲突。并没有说,你到学校跟老师学习就是背叛父母,没这桩事。学生的父母都把儿女送到辅仁大学来读书,都教儿女要尊敬老师;想必上帝、玛利亚也是如此。你们是他的儿女,你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他一定欢喜。我想天下、天上,父母为子女的心是一样的。
释迦牟尼佛是世间最有智慧、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人。上帝的儿女得到最有德学、最有智慧的老师,相信父母的心里很欢喜,我的孩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如果不懂父母的意愿,排斥佛法,不肯学佛,没有智慧,相信上帝看了也会叹惜,孩子是不错,可惜没受过教育!心里也难过。我这一说,那些神父都笑起来了。他们本来预备很多问题要问我的,事先告诉我留半个小时发问。当我讲至剩半小时,他们一个问题也没有了。我劝他们学佛,所以我跟天主教结的缘很深。以后我还在多玛斯修道院教了一个学期。当时他们请我,希望我教两年;我因为出国弘法,所以只教了六、七个月。他们的素质比一般佛学院高,的确令人欢喜赞叹。神学院的学生,一般是大学毕业,然后入神学院三年;毕业之后,再进入研究所。我教他们的研究所,课程是 佛教精神生活 。
关于“相”,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起,但很不容易悟入。相是假的,∧楞严∨上讲 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的意思。经上又说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可以涵盖所有一切现象,都是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就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把这些大乘经合起来看,事实真相就逐渐明白了。佛告诉我们 力士弹指 。“力士”是大力士,不是普通力士。身体非常强壮的人,像古代的金刚力士,是有武功的人。他弹指弹得快,有力量。一弹指是 六十刹那,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是“一刹那”。时间很短!一刹那有九百次生灭,即是《楞严》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速度有多快?一般我们弹指,这样弹法,一秒钟可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等于两个十万八千。这是说明现前一切现象,就是这种生灭相续的现象(连续相),不是真的。不但色法是相续相,心里的妄想也是相续相。《金刚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百法》里讲有为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共有九十四类,这些是有为法。可见“一切有为法”涵盖六道十法界。“如梦幻泡影”,就是这些现象都是刹那九百次连续的生灭相,实在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要是认为一切现象是真的有,还在里面打妄想,想占有,想得到,则是自讨苦恼。
了解这些事实,那有放不下的。一放下就身心自在,真是快乐无比!修学的障碍就没有了。这是经上讲得很透彻,很清楚的,“一切法了不可得”是真的。明白人就如同经上讲的,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是游戏神通,没有忧虑、牵挂,真正自在。彻底明白就是“看破”。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烦恼就是“放下”。在这些幻象里、梦境里,随缘度日。因因果果,无量因缘,愈看愈清楚,愈观察愈明白,这就是智慧现前。《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教我们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这种态度处世,再好不过了。能在随顺里成就自己的戒定慧,这就是功德。
【三四】看过《无量寿经讲记》,等于再讲一遍。如是认真阅读一遍,当然感想很多,得益也很多。回头看看现前许多修学净土的同学,才明了念佛不得力的因素: 第一、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 第二、对于净宗没有透彻的理解。 第三、自己修学基础不稳固。
大乘佛法修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观经》三福上,而三福实在是以儒家的五德为根基。《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三句话,是五德、三福的总和,经云“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将五德、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义无限深广。这三句是修行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都必须遵守,决不能违失。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学才会有效果。对我们现前学佛而言,此三句经文实在是无比的重要。
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过错,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愚痴,就是迷惑。说到断恶修善,善恶业的标准也分很多层次。在大乘圆教里,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这是圆修、圆证。一切错误的发生都在妄想执着,一念私心,自己平日修学固然不错,但是不知不觉就障碍了别人。障碍别人学佛,障碍别人闻法,障碍别人亲近善知识,这些事在现在的社会,中国、外国比比皆是。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无量寿经》这三句教诫完全违背。
我们在许多地方讲经,都会遇到一些人来阻碍听众,劝导这些听众不要听经,不要念佛。我们讲经有一些宣传的通知,有些寺院不许张贴,不让他们去叁与,把他们闻法的机缘切断。如此所得的利益,无非让信徒拥护自己的道场,而所犯的过失是断绝信徒的闻法机缘。这笔账将来要怎么算,细读戒经应当自知。
大乘经上常说,财布施不如法布施;《金刚经》比喻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也比不上于《金刚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的功德。佛说得很多,但是没人相信,因为这种殊胜无比的功德是无形的,没人看见。现前一点财物的布施,大家认为很现实,是真实的,立刻可以得到,可以享受的。
听过《金刚经》的同学们,我想你们都能了解, 能得、所得,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所以,真正得到的, 唯有业随身 而已。然而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其果报是多生多世的愚痴、困苦。障碍正法流通,阻人闻法、学佛的机缘,所得的果报就是经上说的五痛五烧。愚痴是三恶道第一业因。愚痴的人才会造罪业,所以他的困苦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的。一生中一念之差所造的业因,换来极长时的苦报,这是不值得的。有智慧的人知道时时刻刻,念念之中应当帮助人破迷开悟,帮助人接触正法。这样修持的人即是经上所说的 积功累德 ,所得的殊胜果报也是不可思议,如经所说 诸佛赞叹,龙天拥护 。
我们看到现前佛门诸宗一些同修们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无尽的感叹,我们自己要真正觉悟,决不能走错路。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生我们非常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尤其得闻第一的念佛成佛大法。若是愚迷不悟,在修学佛法中造作罪业,再堕三途,这就是佛家讲的“袈裟之下失人身”。因为未舍三毒烦恼,一念愚迷。这真正是非常可惜。
我们要觉悟,要勉励,要从经论中体会佛教诲的真实义,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与佛的心愿相应,与佛的解行相应,我们这一生才有真正出头的日子,才能永脱轮回,念佛往生。否则就是“袈裟之下失人身”,想再得人身,难之难矣!这是不能不有高度警觉的。
【三五】《金刚经》经文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重要。正如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所说的,每一句、每一字都可以作为行门的观照,并不仅限于古大德常引用的那几句。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我在这一次讲述中深深体会,本经前后许多经句,世尊为我们说明,为我们显示真如本性,体性是空寂的。“空”义甚深,很难体会。“寂”是不动、寂静的意思。体性就是真心,空寂即是本来无一物。真心本来不动,本来没有念头。动念就是无明,念头就是妄想,有念皆妄。有念无念、非有念非无念,都是妄念。离一切妄念,才是佛在大乘经说的“正念”。“正念”的意义很深。 “正念”是没有妄念,就是自性起用。此处最易错认,因未离心意识故。以为正念还有个“念”,那就错了。我们念这句“阿弭陀佛”算不算正念?如果以绝对的标准讲,这句“阿弭陀佛”还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阿弭陀佛。为什么净宗将这句阿弭陀佛当作正念?因阿弭陀佛名号虽是妄念,此一妄念最接近正念,故净宗用此一妄念的方法达到正念。 我在讲席中曾说,念佛有 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 。观想、观像比持名都难,《十六观经》上讲得很透彻。古来祖师大德何以不提倡“观想”而提倡“持名”?祖师大德如是,诸佛如来也都提倡持名念佛。三经中只有《观经》讲观想、观像、持名;《弭陀经》讲持名、《无量寿经》也讲持名,这就说明,诸佛教导一切众生出离三界圆成佛道,要以持名为主。这个道理就是所谓借假修真。
观想、观像都很不容易修证,观成之后也很不容易离相。如观佛像,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论何时,睁开眼睛,闭上眼睛,佛像就在眼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能观成,不容易;观成之后,想将此相舍离也不容易。若不能离相离见,则不能见性。然离这句名号比离相确是容易太多了。
名是假名,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存在这个假名,便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弭陀佛这个名号也要舍弃。我们是藉此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弭陀佛,我们的功夫还是要依此提升,直至极果,名号也舍弃,才真正恢复“性体空寂,本无有念”,才能达到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境界。
《金刚经》讲的“四相、四见”必须断除方显修功。性体里没有四见,没有四相。“念”即是四见,从见分生相分。相宗的经论讲得很清楚。相分是诸法,即世出世间一切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本来不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但是我们感觉所有现象都在眼前。
一切境界相皆是幻象,不是真相。愚人迷在其中,以为真实;觉悟之人,可从现象冷静观察。去年已过去,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月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星期已过,永远不再回来;昨天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个小时已过,永远不再回来;前一分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秒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诸位若从此处冷静观察,便知这些现象到底是真是假;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此就能体会得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佛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六根所接触的,实在即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幻象。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四字比喻它是假的,根本不存在。“如露亦如电”比喻其存在是非常短暂的。露水、闪电,一刹那就不见了,一般人体会得。实际上,此种生灭存在的现象,乃是刹那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生灭相续。生灭的速度太快,亦即生灭同时,也就没有生灭,所以说“不生不灭”。《楞严经》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梦幻泡影”就是《楞严》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不断的变化,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念头起灭是能变心想,外面的现象随着念头起灭,随着念头变化为所变的境相,所以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
法相唯识宗不承认有现象的存在,而承认“唯识”。“识”是念头、是能变;“相”是所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这是法相唯识宗的讲法。般若则更进一层,能变的心是假的,念头也是假的;因为“性体空寂,本无有念”,才是真的。所以,相宗说法未达究竟圆满,必须再往上提升。识也没有,也是假的,这样才能将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真正看清楚、看明白。彻底觉悟了,才晓得经上讲的关键处是“不一不异”;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中以很长的篇幅详细说明此事。
中观讲“八不”,大乘经讲的“十不”、“十四不”,都是以“不一不异”为根本。所以,这一句懂了,纵然讲得再多,也全都懂了。若了解事实真相,心性、诸法“不一”,就是相宗所讲的“能生的唯识,与所生的法相,不一”。但是能生的唯识,所生的法相皆不可得。《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就是能生的念头不可得,所生的法相也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就“不异”;不异即没有两样。一切法大至世界,小至微尘。现代讲的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再分即科学家所称的QUARK(夸克),是现在所知道最小的。现代科技还无法将QUARK(夸克)分裂,但是科学家认为可能再分裂。由此我们稍稍体会得“不一不异”的意义。
“不一不异”之理涵盖世出世间一切法,经论里讲的,心法、色法,相宗说的唯识、法相,“不一不异”全都包括了。因此,懂得“不一不异”,就懂得《金刚经》所讲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一切法是一,不是二,诸法一如,所以“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经上讲的“是法平等”,就是这个意思。
如是而知是正知;如是见解是正见。“正知正见”就是佛与大菩萨们的见解、认知,完全没有错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定功、没有智慧,所以见不到,也不晓得事实真相。佛为我们说明,我们听了似乎有一点明白,似乎懂得一点。佛教导我们如何亲证这个境界,必须“离念”、“离相”。离念、离相之所以然的道理就是“体性空寂,诸法缘生”。果然做到了离四相、离四见,就契入诸佛亲证的无我法境界。
佛在《金刚经》上说明修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证“无我法 。离相离见,即是佛与大菩萨们所证得的“无我法”,证得无我法即入诸佛位。在相宗里,正如《百法明门》所说的“一切法无我”。一部《百法明门论》就是解释世尊在大乘经论里常讲的这五个字。
天亲菩萨认为《瑜伽师地论》的六百六十法,对初学者很不方便,所以归纳成百法。以百法解释“无我”,不但人无我,法也无我。“人无我”就是“体性空寂,本无有念”。“法无我”就是“诸法缘生,本来不生”。这就是“诸法实相”,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与大菩萨之所亲证、所悟的就是这个。能把这个真相搞清楚,世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从根本解决。此义理虽深广,但非常重要;学佛要细心体会,要认真努力修学。
【三六】《无量寿经》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末后一段,世尊告诉我们,“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此段开示虽然文字很简短,可是其中的义理却无限深广。我们可以将它与《楞严经》的耳根圆通章,《法华经》的普门品合起来看,细细体会其中的道理以及境界,这样才能生起不逆之信心。
现前这个时代,随时随处都可能遇到急难恐怖。佛为我们讲这段开示,其大前提我们必须记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无量寿经》、《法华经》、《楞严经》都是大乘圆教的大经,“善”的标准就是《观经》所讲的“三福”。 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三条十一句,皆能认真奉行,认真学习,才是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我们有这种“善”的条件,在急难恐怖时,一心归命,专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确实能消灾免难。
不思议感应的事迹在《观世音菩萨感应录》,及古人笔记里记载很丰富,近代报章杂志上也常看见。可是它的道理太深,决不是一般浅学者能通达的。这种道理都包括在大乘经论中,尤其是《华严》、《法华》、《楞严》、《金刚经》、《无量寿经》。如果能细读深思,其中的道理就不难体会。这才深信佛教导大众消灾免难的方法,不但确实可靠,而且是解决急难恐怖的不二法门。这是我们应当知道,应当遵循的。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对于佛的教诫要具足信心,依教奉行,不但自己能消灾免难,也能帮助周边的人离开一切恐怖灾难,得到自在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