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佛經及《俱捨論》中說:如果在鐵匠那裡製造火弩、利刃,或飼養雞、狗、貓等兇猛家禽以及執有毒藥、獵具、惡咒之用品等,那麼乃至這些物品未徹底消毀之前,(多保留)一剎那也依之增長無量的罪。關於火弩的過患,其它經論中有廣述。如今時值惡世,各種各樣的火弩十分發達,我們應當觀察瞭解由此所帶來的種種痛苦。因此,那些不知羞恥、無有悲心、野蠻好鬥、酷愛兵器、催稅所逼、懲罰所迫的人易殺生。
順後受業感受等流果的案例:往昔大慈大悲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名叫帕吉波的國王,因受惡臣害母誘騙而發動大批軍隊進攻迦毗羅城,屠殺了七萬七千釋迦族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見諦的菩薩。(暴軍)並且將孤兒寡母全部活埋在坑裡。當時,雖然具足十力的世尊也在城中,但不僅未能制止軍隊的大肆屠殺,而且為了示現感受業果而頭痛起來。諸比丘請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世尊說:"從前,在一河畔住有五百漁夫。一日,他們看見大海中的兩條大魚游到那裡,便用魚網捕撈出那兩條膘肥體胖的大魚,放在草地上。他們進行商量,有人說:'這兩條魚身體極為龐大,如果一次性地殺了,則很難短時間內賣完所有的魚肉,這剩下的魚肉必將會腐爛,若把它們繫在樹上活活地一塊塊切割來賣,則很好。'隨後便如是而行。那兩條魚因難以忍受活活砍割的疼痛而邊呻吟邊輾轉反側。這時,一位漁夫的小孩見後禁不住笑起來。那兩條大魚臨死時發了惡願:願我倆生生世世殺害這些人。之後便死了。當時的那兩條魚即是現在的帕吉波國王及害母大臣;當時的五百漁夫即是現在的五百釋迦族人;那位漁夫的小孩童即是現在的我。圓滿正等覺佛陀尚且需要感受(隨喜)殺生的異熟果報,那麼,何況說我們這些眾生呢?
任何人也不應直接言說或以手式表示"這是要殺的……"。昔日,阿羅漢恰嘎尊者令許多在家人現見聖諦。一次,他給一位婆羅門女講法,當時有一個盜賊首領和那個女人行邪淫。貪慾者無所不作。他們二人殘忍地砍掉了恰嘎阿羅漢的頭,並將其屍體埋在灰堆裡。(事情敗露後),勝光王(命令屬下)將盜賊首領和那個女人活活燒死,又把他手下五百盜賊的手腳全部砍斷。(諸比丘)請問世尊其原因。世尊說:"從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一次他夢到自己的腸子纏繞著整個城市。他對一位婆羅門大臣講述了此夢。本來,這夢境是一祥兆。然而,因婆羅門自己有五百個小徒弟,考慮到要解決他們的飲食問題,於是呈稟道:'如果沒有殺許多犛牛作供施的話,那麼這一夢兆凶多吉少。'隨後許多犛牛被集聚在一起,聽到它們的哀號聲,國王生起了悲心,下令'不要殺它們了'。那位大臣只好說:'遵命。'正這時,他看見一頭公?牛在與一頭母?牛作不淨行,便說:'應將這兩頭牛殺了。'他的小弟子們也隨聲附和說:'這兩頭要殺。'並伸出手來指點。雖然是旁生,但它們心裡很明白,所以發了惡願:我倆無辜遭殺,兇手就是這位大臣和他的五百小徒弟,願我們將來無論轉生於何處都定要殺死這個大臣,砍斷這些小孩們的手腳。當時的梵施國王即是這位勝光王;那位大臣即是恰嘎阿羅漢;五百孩童即是五百盜賊;當時的那對?牛即是盜賊首領與婆羅門女。因此,感受了此果報後阿羅漢恰嘎的余業已盡。對於屠殺無辜的旁生,僅以言語動作參與也會成熟如是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