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各位支持,现在就问题回复反馈给大家.小弟去看这个山是先到其家族聚居地探访,问道,后由其家族后人指道上山看地的.
【1】这个山立向对吗?【2】拜堂水放乾你怎样看?
根据这个家族族普流水记录这个山安葬后应吉,发丁,至于这个向对不对就由各位见智见仁了。
【3】丁怎样?能发吗?如果能发可以发多少。如果不发,能保存到多少人.贵怎样?会出吗?如果出是出文还是出武.可应多大,还是不出?为什么不出?
这个山发丁了,房房都发丁.到现在大概1万多左右.出文武官。而且为官清正为民.清朝有进士.举人.将军,官拜二品.民国有师旅团长之辈,军长,省议长,现在有副省长。厅级.
本例之数据只是考察所得,不作任何凭证,如果与各位理论有所冲突,请以理解。再次多谢各位参与。
根据其家族记录说。当时点地先生为江矶湖(据说是明未清初四大明师之首)于康熙十年辛亥葬。葬后慢慢就发了,只要发丁贵,清代发到99万租.现在生意人的确多,开店的、开厂的…挺多!由于这个山发了所以他们的后人非常尊敬的称这个点地先生为(地仙).这个山修过几次.其中民国十三年十二月按族普原向修后,其族男丁倍添,租石亦增六百余石。不过因为年代远,这个山的后边有的坏.在99年重修后,却在早几年发生了家族后人跟派出围攻事情,再后事情不了了之
以下资料为其家族提供,不经同意请不要随便转贴
清江公(1550-1646)号源远,明邑庠生,历两朝七王(明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及清顺治)
由粤东广州府新会县迁至广西浔城
公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岁(公六十岁见孙、八十六岁见曾孙)终于清朝顺治三年丙戌岁享寿九十七岁.康熙十年辛亥得地仙江矶湖为主葬,..现在这个家族后人主要分布两广,和各地都有,有一小部分搬到城市,有部分到了外国,香巷.在这个坟墓周围只要2千人左右。但是每年回来拜山有一万人左右.
拜山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