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释觉超

灭苦之道----真正禅净止观双修的现实经验(请细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层次, 要通过念住与智慧的精进努力才能达到。这个阶段, 是智慧培养奢摩他。并且, 由于心已经通过观察各个方面, 获得了彻底理解, 就在那个时候, 达到了圆满的奢摩他。心带着难以描述的大胆与精细聚焦起来。这个惊人的知觉, 来自于对事物进行穷尽分析之后从中脱离。 一般情形下, 当心依靠奢摩他的力量入定时, 它会获得寂止。但是那种奢摩他状态, 不如以智慧的力量获得的奢摩他那么精细与深入。念住与智慧与杂染进行徒手格斗, 一旦得胜之后获得的宁静, 每一次会极其壮观。 对那些为了透视五蕴真相而修行的人来说, 把痛感作为主要观照对象, 这是一条正道。这个修法为我打下的基础, 令我在禅定中无所畏惧。我清楚不疑地看见, 心的知觉永远不可能消灭。即使其它事物遭到毁灭, 心却全然不受影响。 当我看见心的知觉无所攀缘、独立存在时, 就清楚地理解了这个真相。 只有那个知觉,带着惊人的光辉凸显出来。心放下了身体、感受、辨忆、思维、意识, 进入它自己清净的寂止状态, 与五蕴毫无关联。 在那个时刻, 五蕴的运作根本不再与心有关。 换句话说, 心与五蕴各自独立存在, 这是因为, 通过不懈禅修, 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了。  , 带来一种奇妙与惊叹的感觉, 过去任何经验不能与它相比。心悬挂在安详的静止中, 许久之后, 退回平时的意识状态。退回之后, 它同平常一般, 与五蕴重新连接起来,然而却保留了绝对自信, 知道方才心达到了一个特殊的宁静状态, 与五蕴彻底断除了关系。它知道, 方才体验了一个不寻常的精神状态。那样的确定感是永远不能抹去的。那个体验带来的不可动摇的信念,铭刻在我的心里, 因此那些没有根据、不合理的说法, 不再给我带来困惑了。 我又回到了先前的奢摩他禅定, 这一次带着更大的决心, 而且这个确定感具有的吸引力, 使我更加专注。心象过去那样很快集中起来, 进入了奢摩他。尽管我还未能使心从五蕴的渗透中彻底解脱出来, 却有了大信心, 为了证悟佛法的更高层次, 继续用功。奢摩他无论多深多连续, 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奢摩他不会终止一切苦。但是奢摩他确实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从那里出发, 对造苦的杂染发动全面进攻。奢摩他带来的深度宁静与专注, 是培养智慧的优秀基础。 问题是, 奢摩他如此宁静、满足, 行者不小心会沉溺其中。我就是这样, 有五年时间, 我对奢摩他的宁静成瘾, 以至于几乎相信这个宁静本身就是涅磐的精髓。只有当我的老师阿姜曼迫使我正视这个错误观念时, 我才能够继续进步,开始修习智慧禅。除非应用于智慧的培养, 奢摩他可能使行者偏离灭苦之道。每个禅修者在精进修持奢摩他的同时, 必须了解这个陷阱。 奢摩他在解脱道上的主要功能是, 支持与维持智慧的培养。它很适合担当这个任务, 因为一个宁静专注的心,有着全然满足感, 不会去寻找外在刺激。那些对于视觉、声音、味觉、嗅觉、触觉的想法, 不再能影响固守在奢摩他中的知觉。它一旦满足于最好的滋养, 不会出去漫游、遐想。现在它彻底准备好了, 可以开始一种有目的的思考、调查、观照, 那些就构成了智慧禅。如果心尚未安定下来, 如果它还在渴求官感印象, 如果它还在追逐念头和情绪, 那么它的探索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智慧。只会导致不得要领的观念、猜测、与推断----那是在根据学来的、记忆里的东西, 对现实作出缺乏根据的解释。与其说产生智慧、灭苦, 这种没有目标的思考就成了苦因。 因为这种锐利而内向的专注, 与智慧的探索与观照如此互补, 世尊教导我们, 首先培养奢摩他。有了一个不受周边想法与情绪影响的心, 就能不受猜测、推断的干扰, 把注意力放在观察知觉领域升起的现象上, 放在对它们的真相进行的调查上。这个原则很重要。这样的探索就可以带着流畅与技巧顺利进行。这才是真正智慧所具有的本质: 探索、观照、理解, 但是不受猜想的干扰与误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的修持从观身体开始, 那是自我的身份中最粗糙、最明显的部分。修持的目的, 是看穿它真正的本质。我们的身体, 真如我们一直假定的那样, 属于自己、并且很有魅力吗? 为了测试这个假设,我们必须彻底调查身体, 在心里把它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 一段一段、一块一块地进行。我们必须对自己如此熟悉的身体, 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探索真相。开始是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然后来到肌肉、血液、腱腔、骨, 接着一个一个地解剖内部器官, 直到整个身体完全剖解开来。 要对这堆拆开的部件进行分析, 对它的本质获得清楚的理解。 如果你觉得观自己的身体比较困难, 那么开始时可以在心里解剖他人的身体。 选一个外在身体, 比方说异性身体, 尽量观想它的每个部分、每个器官, 问自己: 哪个部分真正有吸引力? 哪个部分实在有诱惑力? 把头发堆成一堆、指甲与牙齿放成另一堆、皮肤、腱、骨也放成一堆。 哪一堆值得成为你的欲望目标? 要仔细检查它们, 带着彻底的诚实来回答。把皮肤剥下来, 放在你的面前。这一堆组织, 这一层覆盖着血肉与内脏的表皮, 美在哪里? 这些不同部位加起来, 成为一个人吗?一旦皮肤剥除了, 我们能找到人体的哪个部位, 值得赞美呢?男人女人,都一样。人体内部没有一丝一毫的美。它就是一袋子血肉白骨,却有法子骗得世上每个人, 对它产生欲望。 智慧的责任, 是揭露那个骗局。要仔细检查表皮。表皮正是那个大骗子。因为它包裹整个人体,我们总是看见这个部分。但是它里面裹着什么?它裹着动物的肌肉、体液、油脂。它裹着筋骨。它裹着肝、肾、胃、肠、一切内脏。从来不会有人觉得内脏是值得贪爱、值得带着爱欲与渴望来欣赏的东西。要深入探索、不畏惧不犹豫,智慧会明明白白地揭示身体的真相。不要被那层掉着皮屑的组织、被那层薄薄的面纱给骗了。把它剥下来,看看下面是什么。这就是智慧的修持。为了让自己真正看见实相,准确清楚、没有怀疑余地,你必须坚持不懈、勤奋不止。这个修持只做一两次、或者偶尔做几次,不足以带来有决定性的结果。你对待这个修法,必须把它当成毕生的工作,就好象除了你当下正在进行的分析,世上的一切无关紧要。不要考虑时间、不要考虑地点、不要考虑舒适轻松。不管花多久、做起来多困难,你必须不屈不挠坚持观,直到任何怀疑与不确定感彻底消失。观身体(body contemplation)必须占据你的每个呼吸、每个念头、每个动作,直到心被它们完全饱和。假如不能全心全意,就不会对真相产生直观的洞见。全神贯注观身体时,每观一个部位, 都会给念住与智慧之火添加燃料。念住与智慧于是就汇聚成大火,在审查与探索真相时,带着火的强力, 把人体一段一段、一部分一部分烧毁。这就是tapadhamma(法火?)的意义。 需要集中观察的身体部位, 是那些抓住你的注意力、你感到最受吸引的部位。要把它们当作磨刀石来磨练智慧。把这些部位暴露出来、拆解开来、直到它们内在可厌可恶的本性揭示出来。不净观 (asubha)是为了对人体的不净本质, 获得洞见。这才是身体的自然状态: 它在本质上又臭又可厌。基本上,整个人身是一具发臭的活尸体,一个充满恶臭、呼吸着的粪池。是薄纸般的一层表皮, 使这一整堆物质看上去漂亮。它把可厌的本质隐藏起来, 我们都受这个外表包装的欺骗。只要把表皮除去,就能揭露出身体的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血肉内脏相比,表皮显得很有魅力。但是, 要更加仔细地检查它。皮肤带着皮屑、裂纹、皱纹;它分泌汗水、油脂、臭味。我们得每天擦洗才能保持干净。那又有什么吸引力呢?而且皮肤与皮下血肉紧密结合,因此脱不开体内的不净本质。智慧探索越深,身体越可厌。从皮到骨,不存在一丁点吸引力。 不净观正确地做起来,是全神贯注、不休不止的精神活动,因此,心到后来会开始疲劳。那时就适合停下来,休息一下。做全身不净观的行者在休息时,就要回到已经花了大量功夫培养与维护起来的奢摩他,重新进入奢摩他的宁静与专注里,那里不会有思想、形象出来打扰,心停留在彻底的宁静之中。以智慧进行思考与探索的重任, 暂时给放在一边,让心彻底放松,悬挂在宁静中。一旦心从奢摩他中得到了满足,会自行退出,感到振奋、清新,准备再次作观。就这样,奢摩他支持智慧的工作,使它更熟练、更锐利。 从奢摩他中退出之后,对身体的探索重新开始。每一次你带着念住与智慧探索,应该在当下进行。为了效果圆满,每次重新调查应该是新鲜、即兴的。不要照抄过去的观法。要始终保持一种直接感, 独独关注于当下;忘掉你已经学过的,忘掉上次你进入体内发生的情形,你就只把注意力完完全全放在当下,只从这个角度进行调查。这就是保持念住的终极意义。念住把心固定在当下,让智慧敏锐地聚焦。学会的经验储存在记忆里,因此应当放在一边;否则记忆会伪装成智慧。这是当下在模仿过去。假如允许记忆替代当下的直接感,那么真正的智慧就不会升起。因此修持中要谨防这样的倾向。要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探索、分析身体的真相,你的智慧能设计出多少角度,就用多少角度观,直到你熟练观照了身体的每一个侧面。这个修持达到真正有所精专时,会产生敏锐清晰的洞见。行者观人体的方式有了转变,直接穿透了身体的存在本质。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精专水平,你一看某人,他们的身体立刻分解开来。当智慧彻底掌握了这个方法时,我们看某人站着的地方,只看见血肉、腱腔、白骨。整个身体显现的只是一团粘性、红色的原生组织。皮肤一闪而就消失了,智慧迅速穿透身体的内在空间。无论是男是女,一般人认为如此有吸引力的皮肤,根本就给忽略了。智慧立刻透视内部,那里有一团厌恶可憎的器官,各个腔道充满体液。智慧能够完全清晰地看穿人体真相。身体的吸引力完全消失了。那么有什么值得喜爱呢?有什么值得色欲去追求呢?身体的什么地方值得执取呢?这一堆生肉里,人在哪里呢?关于身体, 杂染编织了一张欺骗之网,以美丽的感觉欺骗我们,以欲望的念头刺激我们。真相是,这个欲望的对象是假的,完全是个骗局。因为实际上,通过智慧看清楚时,身体的真相会排除欲望。幻相在智慧之光下暴露时,人体会以血淋淋的的细节出现在面前,这副景象令人震惊。看得一清二楚之后, 心立刻从那里退离。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带着念住与智慧投身这个工作时,要始终勤奋、警醒。不要满足于部分成功。每一次你观身体,要一直观到底,达到逻辑终点;接着很快在心里重新建立一个身体形象,重新开始观。你越来越深地钻到身体内部,各个部位会逐渐地在你的眼前分解、散开、跌落。要专心致志地观想身体的分解腐烂过程。对每一个细节要有念住,把你的智慧集中在全世界人如此痴迷的这个形体,集中在它的不稳定与无常本质上。让你的直观智慧启动腐烂过程,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不净观的下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跟着身体腐坏、分解、回归原始元素的这个自然降解过程去观。腐坏与毁灭,是一切有机生命的天性。到最后,一切物质回归为组成元素,那些元素又四处散开。要让智慧起到摧毁作用,要在心目中观想腐坏与分解过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血、肉、与其它软组织的分解上,看着它慢慢地分解,一直到除了散乱的白骨,什么也不剩。然后重新构造出身体,再次开始探索。每一次让直观智慧把身体破坏成废渣,再在想象中把它恢复原型, 然后重新观。 这个修持过程是一种强力思维训练,需要高度技巧与精神毅力。花的功夫越大,成果越大。智慧越精练,心越明亮、越清晰、越有力。心的清晰与力量是无限的,它的速度与灵活是惊人的。在这个阶段,行者有一种深刻的急迫感,因为他们意识到执取于人身所带的危害, 他们清楚地看见了隐藏的危险。 过去他们执着于身体,当它有超级价值、有欣赏、审美价值,如今只看见了一堆腐烂的白骨;于是感到彻底厌离。通过智慧的力量,一具死亡腐烂的人体, 和一个活生生呼吸着的人合为一体, 也就是一具同样的尸体。两者之间没有一丝一毫不同。 你必须反复探索、训练心智,直到能够纯熟运用智慧。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推测与猜想。不要让应该做什么、结果也许意味着什么那样的想法来干扰探索。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智慧所揭示的真相上,让真理自己说话。智慧会了解正确的道路,会清楚地理解它揭示的真相。当智慧确信对身体每个部位有了完全的了解,自然就会从那些部位的执取中解脱出来。无论它的探索有多专注,一旦真相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心会感到彻底满足。当身体某个侧面的真相揭示后,那里就无可探索了。接下来心就去检查另一个侧面、接下来下一个侧面、直到所有疑惑完全消解。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越来越深入地探索身体内在本质,这需要保持高度的知觉,训练强度极其耗费精力。疲倦时,有经验的行者会有直觉,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心停驻于奢摩他。于是就把调查的所有部分放下来, 集中于单一目标。卸下重负后,他们进入凉爽、稳定、清新、宁静的奢摩他里。奢摩他在这个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修持。心的知觉在禅定中宁静地休息,没有任何念头出来干扰。心进入了彻底静止中,身体与外界暂时就从知觉里消失了。心一旦获得满足,会自行回归常态。好比一个人饱餐一顿,休息一阵,心与念住焕然一新,补充了能量后, 回头重新工作。把奢摩他放在一边, 带着有目标的决心,重新进行智慧修持。在这个意义上,奢摩他对于智慧禅是一种杰出的补充。 观想身体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大多数贪欲, 与身体绑在一起。环顾四周,我们看见这个世界受色欲的控制,疯狂崇拜肉体。作为行者,我们必须面对自身色欲的挑战,这种色欲来自于追求感官满足的渴望, 它根深蒂固。在禅修中, 这个杂染是妨碍进步的最大障碍。我们的不净观越深修,这个现象越明显。心的拉扯力和控制力当中, 没有别的杂染比色欲更强了。由于这股渴望的根源在于肉体,如果把它的实相暴露出来,会使心慢慢放松对肉体契而不舍的执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净观是治疗色欲的最佳良方。不净观修习的成功度,以内心性欲望的减少度衡量。智慧一步一步揭开身体的真相,从而切断这个根深蒂固的执取。这样, 心会越来越自由、开放。行者必须亲身体证,才能充分理解这个状态的重要意义。由我来形容, 效果适得其反, 只会产生无谓的推测。这些结果只在行者心中升起,其独特性与那人的个性、气质有关。你就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修习上,让结果自然产生。它们出现时,你自己知道, 一清二楚、不容否认。这是一个自然法则。等到不净观修到这个阶段,逻辑与结论, 完全与智慧契合,他就会彻底沉浸在探索之中, 白天黑夜地观,这是很不寻常的。智慧在身体中如此快速、灵活地移动,在观照技巧上显示出如此的创意,在身体每一个部位、每一个侧面不屈不挠、转进转出,深入每个角落探索真相。修行的这个阶段,智慧开始自动显现,成了习惯。由于它如此迅速与透彻,因此能抓住哪怕最精细的杂染,克服那些最顽固的杂染。智慧在这个层次极其大胆、敢于探险。如山洪冲下狭窄的山谷,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进程。每一次杂染表现出渴爱与执取, 智慧就爆发出来, 迎接挑战。因为敌人如此顽固,智慧与色欲的争斗, 就象是全面战争。因为这个原因,只有果敢、不妥协的策略才能成功。行者会直觉地知道, 只有一种正确的行动,那就是全力以赴地作战。 智慧开始掌握不净观时,会不断修正探索技巧,不受杂染欺骗。智慧力求比杂染先走一步,不断寻找新的起点、调整技巧:有时它转换侧重点,有时又作细微的技巧变化。在技巧越来越熟练时,会到达一个时刻,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执取, 似乎完全消失了。但实际上, 还存在一些执取的残余;只是躲藏起来了。还不曾彻底消灭。要小心记住这一点。也许你感到已经消灭了,但实际上,是在不净观的力量之下躲得看不见而已。因此不要自满。要继续增强你的装备----也就是念住、智慧、勤奋----去面临挑战。把这整个一堆身体部件放在你的面前,集中注意力观。这是你的身体。它会发生什么呢?如今智慧这般迅速、果决,不用多久, 它就会在眼前分解、散落。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的身体, 每一次你把身体在面前摊开,智慧马上开始分解、摧毁它。现在这个动作已经成了习惯。 到最后,当智慧在洞察身体不净本质的核心方面达到了最大的熟练程度,你必须把这整个可憎的血肉白骨堆放在面前,问自己:这个厌恶感从那里发出?这个厌恶感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可厌的身体形象上,看看会发生什么。你现在快要触及问题的真相了。在不净观的这个关键阶段,你必须让智慧打碎身体、毁灭身体。把可憎的形象固定在心里,密切注意厌恶感的任何动态。你已经激发出一种厌恶感<, 那个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它从哪里来?是谁、是什么, 在认为血肉白骨是可憎的?它们就是它们,依着自己的本性存在。是谁看见了之后构造出厌恶感来?把注意力放在这些问题上。这个厌恶感会去那里?无论它去那里,要准备好跟着它。 不净观的决定性阶段到来了。在这个时刻,色欲之根将会给彻底拔除。你全神贯注地看着不净身体激起的厌恶感时,面前的可厌形象会逐渐朝内收缩,直到它完全摄入内心。不用促使,它自己会退回心里,回到它的发源地。在这个不净观的决定性时刻,对于色欲这个杂染, 和它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身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一个最终决断。当心的知觉全神贯注地观这个厌恶感、使它朝内走时,会突然产生一个深刻的领悟: 是心本身产生了厌恶感,是心本身产生了吸引感;是心自己创造了丑,是心自己创造了美。这些素质在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并不存在。心只不过把这些特点投射到了它所感知的事物上,接着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它们是美是丑、可爱或者讨厌。实际上,心一直在描绘着复杂的图画----那些有关自己和外在世界的画面。接着它就为自己虚构的幻象所倾倒,以为那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时刻,行者确定无疑地理解了真相:是心在制造厌恶感与吸引感。过去调查的焦点--那堆血肉白骨,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可憎感。人体本身,既不可憎也不可爱。是心制造出这些情绪,投射到我们面前的形象上。一旦智慧清楚地看穿了这个欺骗,心立刻放下一切外在事物的美丑感,转身向内走, 专注于那些观念的来源。心本身是制造欺骗的罪犯,又是受害者;既是骗子,也是受骗者。只有心,而不是其它什么,在描绘着美与丑的图画。因此,行者作观的那个不净形象, 过去一直给当成独立、外在的形象, 如今被吸摄到心里,在那里它与心造的厌恶感汇合起来。这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心放下了外在形色,这样做时,就放下了色欲。色欲的根源在于对人体的感知。当这些感知的真相暴露出来后,它们的可信度彻底动摇了;我们所了解的外界倒塌了,我们的执取自动停止了。色欲这个杂染,亙古以来驾驭着心,诱使心抓紧重生、从而不断经历死亡,就这样走过了多少劫世----这个暗藏的执取,如今无可奈何了。心如今超越了它的影响力。它现在自由了。 请把这个解释当作一个向导,只是指出方向,不要把它当成课程, 一字不漏背下。我总是不愿讲得太详细,恐怕弟子们把我的话逐字奉行,这样会使他们对必须探索的真相本质造成偏见。我的话,只作参考,不会使你觉悟。只有念住的知觉, 坚定地停驻于当下,才能直接指向真理。永远不要对真理有先入之见。不要对禅修作猜测与理论化。也不要因为读了这个开示,就误以为你获得了知见、理解了身与心的真相。只有以念住指导下的直观洞见、以智慧进行探索的勤奋修持,才能够穿透真相。 在这个修行阶段,观身体已经完全成为内在的一部分,性吸引力已经摧毁。为了走下一步,你必须用带你走到这一步的禅定技巧,来进行练习。这里的目标是,训练念住与智慧,使它们在对付极其隐秘、极其精细的思维现象时,更快、更敏锐、更精确。把身体的可厌形象如往常那样放在跟前,看着它缩回心中。然后把那个身体再放到跟前,重新开始,仔细观察那个形象怎样融入心智。重复这样地练习,直到心做的很熟练了。一旦熟练起来,心一注意那个形象,它就退却、融入内在知觉。达到清楚地理解色欲产生的基本原理这个阶段后,下一步是用这个纯粹的观想练习来训练心智。色欲不再成为问题,它已经永远切断了。它再也没有办法象过去那样地再现了。但是,尽管大部分已经消除,它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一小部分:如同杂质、锈迹,粘在心上。在这个阶段,感知的外在形象与心的内在形象已经完全融合, 我们可以说起码百分之五十的不净观已经完成了。修持中最难那一步已经达成。感官欲望的精细部分, 必须通过上面提到的训练方法逐渐除灭。要不屈不挠地观想、吸收那个不净形象, 使过程更为精细,这样来提高智慧的技巧。随着智慧熟练起来,越来越多百分比的色欲会给摧毁。智慧的步伐加快,那些形象的退却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是, 他一集中注意力,形象就闪入内心,融合、消逝。随着不断的修习,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快。技巧达到最高时,形象一出现就消失了。这个探索技巧对于最后阶段的进步有着关键作用,那个时候,不净形象彻底退离。不久所有剩余部分都会给摧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一旦看透了美丑的真正来源,色欲就再不能抬头了。它对心的控制已经打破,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尽管如此,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摧毁一切感官欲望的痕迹。这个任务很费时间。探索过程很复杂,这时候<span lang=\"EN-US\">, 身体形象飞快地一次次升起、消失,看起来有点纷乱。需要最精进的努力, 才能把色欲的最后一点残余给拔除。但是这个阶段, 行者直觉地知道该怎么做。因此,这个观照过程不需要他人提示,会很快培养起自己的速度。 念住与智慧已经成了习惯,它们带着超乎寻常的速度与灵活一起工作。这些观照达到顶峰时,身体形象一出现,立刻消失。这些形象, 无论是不是融入内心,知觉只了解它的出现与消失。出现、消失发生得如此之快,是内在还是外在的感知, 已经不再重要了。到最后,那些形象在知觉里一显一灭、一开一关,速度之快, 身体的形象已不能维持下去。每次消失之后,心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空性, 形的空性、色的空性。有一个极其精细的知觉在心里凸显出来。随着每个新的形象闪现又消失,心越来越深刻地体会着那个空性。在这个阶段, 由于心的知觉有着既精细又突出的力量,它起着主导作用。最后,心造的形象完全消失了,只有空性保留着。在这个空性之中,心的根本知觉独立存在, 不可比拟。随着心停止创造一切身体形象,色欲彻底灭除了。观身体的修持完成了。行者最后意识到,一切形色具有内在的空性----个体是空的,美丑之类的分别是空的,他于是就看见了色欲的巨大危害。这个毁灭性的杂染到处散布流毒。它腐化人际关系,造成世界动荡,扭曲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焦躁不安感、永不满足感。没有其它事物对人们的生活, 有如此不安定的影响了。它的摧毁力, 是举世最强的。色欲彻底除灭之后,整个世界看上去就是空的了。是色欲在煽风点火,毁坏人心、破坏社会,这时候, 它的力量就消失、埋葬了。色欲之火永远熄灭----不再折磨心。色欲克服之后,涅磐在望、不久可得。色欲蒙蔽了一切,使我们看不见真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色欲彻底摧毁之后,不再有障碍, 我们看见了正道、正果、涅磐----如今可望达到了。总结起来说,色欲在心的据点给摧毁之后,就证得了不还果(An&#227;g&#227;m&#239;)。不还者必须以达到这一步的同样方法继续修习,发展完善这些方法,直到身体形态不再出现于心里。心造形象,然后为自造之物所骗。一个完全成就的不还者对这点没有一丝一毫疑问。人身、与人们相信它所代表的一切,只是心在欺骗自己。身体是一堆物质、一团自然元素。它不是一个人;它既不可喜也不可憎。它就是它,存在于自己的天然状态。心制造骗局, 我们就受这个错误感知的欺骗。 人类的一切官感,只不过是心的知觉为了自己的目的所造。心的知觉遍及全身。这个遍及全身的意识, 完全是心本身的体现。组成身体的物质元素并没有意识:它们没有内在知觉、不存在知觉。与身体相关的知觉与意识感,完全与心和它的呈现有关。眼、耳、鼻,通过心的知觉,获得感受能力。这些感官,只是产生感觉的途径。它们本身不存在有意识的知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般相信,眼睛能看见。一旦完全了解身体的真相,就会知道, 眼球只是一团组织。流过眼部的意识,才是真正看见和了解视觉对象的东西。我们的视觉器官,与路边死去动物的眼球没有什么不同。肉眼本身没有自己的价值,它基本上没有活性。对这一点要有毫不含糊的了解。那么身体怎么可能是自我呢?它怎么能属于自己呢?这是完全不合自然规律的。当渗透在身体各处的流动意识,给收回、集中起来,进入深度奢摩他时,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个原理了。那时候整个身体的存在,就只是一堆物质,象块木头、树桩。当心从奢摩他中退出时,意识回到体内、散布开来, 渗透每个肢体、每个部位。是心,而不是身体,才有知觉、有能力了解。这个阶段的行者,在日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心对自己完全有知觉,这个知觉知道,心与知觉是同一个无始无终的精髓,物质元素本身毫无知觉。奢摩他状态下,身体会从知觉中消失,但是知觉本身永远不会消失。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但是,杂染入侵心智时,抓住一切,把它们当成自我----是我、我的----于是就把心的内在知觉与心所操纵的那些官感混淆起来。杂染的本质就是这样。智慧则正好相反:它清楚地了解身体的真相,纠正这个误解。杂染总在抓紧身体,让人们相信,身体是自我的一个特别组成部分。智慧则把人身看成只是一堆普通物质,因此就舍弃了个人对它的一切执取。 比如,大脑是一堆物质。大脑只是人类意识使用的工具。当心进入深度的宁静和专注状态时,平时散布在全身的知觉同时从身体各处收敛起来,会聚在胸前这个中央地点。知觉在那里明显呈现出来。知觉并不从大脑释放出来。尽管记忆与学习功能的产生与大脑有关,对真相的直接知见却不是。从奢摩他的最初阶段开始,一步一步,修行的进步正是在心里获得体验和了解。这是真相存在的地方,正确修持的行者每走一步都了解这一点。理解一切事物的实相时,大脑并不参与,它一点没有用。宁静而光亮的心的属性,在那里得到体验。它们从那一点明显地放射出来。心的所有复杂的侧面,从最粗糙到最精细,都在这个中心点清楚地得到体验。一切外在的影响在心中彻底灭除时,是在那里完全终止。心的内部,想蕴与行蕴是主要的欺骗者。对于不还果者, 从他们观身体的后续阶段开始,这些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修持的中心目标。身体因素不再是问题了,不还果者的全副注意力自动转向心理因素:感情、记忆、思想、意识。在这些当中,行蕴与想蕴的功能特别重要。它们升起来,不停地相互作用,形成思维印象,并且涂上各种意义的色彩。检查它们时,要用同样的调查原理,但是观的目标不是身体形象,而是心理过程本身。智慧密切观察着行蕴与想蕴怎样升起、怎样消失,升起、消失,出现、不见,成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心理活动。一个念头升起,马上从知觉中消失。无论性质如何,结果一样:一个念头持续片刻,之后消失。智慧进行探索时就钻进去,专看心理过程,直接穿透心的知觉本性。它紧跟着每一个想法、每一个细微念头的升起与消失,接着注意下一个升起的念头。这个工作很费神、很吃力,要求白天黑夜、每时每刻毫不分心。但是这个阶段,时间、空间已经无关紧要了。这个内在探索很有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念住与智慧一直在观察着不断流动的心理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工作极其耗费精力。智慧不屈不挠地审查着心理活动的每一个侧面, 白天黑夜不停地工作。在它调查心理过程时,也利用想蕴和行蕴,来质疑、探索心的运作,获得对真相的洞见。这是为了修持正道(magga)而作的思考, 是智慧揭示真相的工具。这样的思考并非为了耽于思考本身,因为那是苦因。同样,由于探索的高度专注,心会疲劳;过了许多小时的专注工作,总会开始困钝、迟缓。产生这样的情形时,必须休息一下。这个阶段,心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定期在奢摩他中休憩。但是因为奢摩他里安详、宁静的经验,与智慧禅中获得的惊人成果相比,显得苍白,行者常常不愿意去奢摩他。心处于一个多动的高度知觉状态下,从那个角度看,奢摩他状态似乎太浪费、太停滞。但实际上,奢摩他是智慧禅根本不可缺少的互补。因此,必须把心引入奢摩他,如果有必要,就迫使它放下当前的探索,把注意力集中到宁静、安详、完全收敛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在那里休息,直到完全恢复,再回到智慧的解脱工作中来。一旦心从那个不动的奢摩他中退出,立刻跃起行动。好比马在磨着嚼子,心急不可耐地回到它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拔除、摧毁一切精神杂染。但是要小心,不要让心在智慧禅的道路上走得太匆忙,不作一点放松休息。探索过度,是一种形式的苦因(samudaya),它会侵入内心、使它沦陷于行蕴的影响之下。智慧用来思考、分析心的那些才能,本身具有动态、而且缺乏节制。有时侯必须控制它们,在内在的工作和休息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修持的这个阶段,智慧会自动全力以赴地工作。应该休息时,要用同样的专注进入奢摩他。这就是作为正道、正果、涅磐的中道。在这个阶段,心与名蕴想, 行, 识这三个心理方面的蕴)之间的关系,成为探索的焦点。心是我们存在的根本知觉。它是由清净、简单的知觉构成:心只是(对发生的事)有知觉。善事与恶事, 随之而来的评判性意识, 是心态。有时候,心的活动可以表现为念住,其它时候,可以表现为智慧。但是真正的心根本不表现出任何动态、不呈现任何状态。它只是有知觉。心中升起的动态,比方说,善与恶、喜与苦、毁与誉,都是从心中流出的意识状态。既然它们代表的心态,在本质上不停地升起与消失,这种意识总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想蕴、行蕴、识蕴, 都是心态。 这些状态制造了我们称为名蕴的意识流现象。通过与感受、回忆、思想、与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概念与形象在心中升起。对它们有知觉的是心。色欲这类杂染, 在影响、操纵、涂染着那个知觉。只要心在色欲的控制下,相信这个内在的形象是真的、有实质的,就会产生贪与嗔。形色内在化后, 被感知为善、恶、美好、丑恶, 因而受到珍爱或鄙视, 心的视点于是分驻在这两个极端。它受到欺骗,认同于世界的二元性和不稳定性。心的知觉并不升起、消失,但是它会模仿那些具有升起、消失特点的现象, 比如杂染与五蕴。智慧最终看穿了骗局,尽管那些现象在五蕴的范畴里继续升起、消失, 心却不再攀缘它们。心对于那些现象, 呈现出了空性。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每时每刻,五蕴不停地升起、落下。它们本身没有什么实质,根本不可能找到什么实质。心对这些现象作出注解,给它们加上个人现实的假象。心把它们当成了自我的实质、当成个人财产来抓紧。这种误解造作出一个自我形象,它成了比山还重的负担,心在其中背着这个重负, 一无所获。自我欺骗下形成的错误执取,唯一的酬报就是苦。 等到心在调查这些现象时,能以敏锐、深刻的智慧观照清楚了,就会把身体理解成一种自然现象,它在自身的物质领域内具有真实性。身体不属于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不再成为执取的目标。身体的感受,也就是体中产生的苦感、乐感、不苦不乐感,很清楚是真实的,但只是它们所在的特定领域内的真实。它们也被舍弃了。但是心还不能看穿那些只在心内产生的细微感受。因此心理和情绪感受,也就是只在心里产生的那些苦、乐、不苦不乐感,是心继续感兴趣的现象。尽管现在心还不了解它们,这些微妙的感受会不停地提醒、督促着心, 去作进一步调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与想象的源泉,整体上称为行蕴(sankhara khandha)。 每一个想法、每一个细微的念头,会在心中产生波纹、然后停止。这些思维波动(行蕴)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只是在知觉中闪现片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当想蕴(sanna khandha)把它们拿起来时,它们才成为具有特殊意义与内涵的思想与观念。想蕴是记忆、认知和铨解的聚集体。想蕴拿起一个思绪片段,进行解释、放大, 假定它们具有某种意义、把它们变成一件事。行蕴于是再对这些事作不停的、散乱的思考。然而想蕴是主要肇事者。行蕴一闪现,想蕴立刻抓住它,定义它是这个那个的存在,把一切搅动起来。这两个是导致一切麻烦的精神聚集体(蕴)。它们在一起发明幸福与悲伤的故事,接着把故事解释成与自我有关的现实。想蕴依靠记忆, 辨认知觉中升起的一切,给它们下定义、为它们赋予意义。行蕴的升起与消失,有着明确的开始与结束点,就象闪电、莹火虫那样一闪一灭。仔细观察起来,想蕴比行蕴要精细得多。行蕴冲进知觉,它们是思想的建造砖石。另一方面,想蕴体验起来却不象行蕴那样闪现。当心彻底静止时,蕴比较安静,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每一个蕴的升起形式。想蕴渐渐地传播,如同墨迹在吸水纸上穿移,慢慢地扩大、渗透心智,直到形成一个心理图象。不断升起的行蕴,于是跟着想蕴,对着它造成一幅图象,或者造出一个故事,那些东西就自己活了起来。开始是由想蕴辨认、铨解行蕴的波纹,把它们塑造成一个可辨认的形象,行蕴接下来不停地加以详尽发挥,于是这个那个的想法就产生了。这两个心理因素是自然现象。它们自发升起,然而直接了解它们的知觉, 却是不同的。 到现在,心已经重复地、不停地、不屈不挠地探索了五蕴,培养了专精。通过智慧的观照,我们首先舍弃了色蕴。在探索的初始阶段,智慧在看穿、放下其它蕴之前,会先看穿色蕴。接下来,心会以同样方式,逐渐地舍弃对感受、辩忆、思想、和意识这四蕴的执取。简单地说,当智慧看穿了个人思维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就会舍弃,在看穿之前,会紧抓不放。智慧一旦完全看透,心会舍弃一切,意识到蕴只是心内的波纹,没有真正的实质。思绪无论好坏,一样升起、停止。无论它们怎样在心中出现,只是想蕴与行蕴创造的堆积体,会很快消失。没有例外。想法的存在不会超过一瞬。念头本身缺乏持久性,缺乏真正的实质和意义,因此不能信任它们。, 是什么不停地为我们提供这些想法呢?是什么不停地制造它们呢?这一刻,有一个想法冒出来,下一刻又有另一个想法,永远在欺骗自己。它们来自视觉、声音、味感、嗅感、和触感:它们来自感受、记忆、思维和意识。我们对自己的感知理所当然地接受,不停地继续这个骗局,直到它成了一把火,在我们的心里燃烧。心正是被这些因素、这些心的习惯所污染。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拔除这些因素。它们拔除之后,心的真正本性就显示出来。我们看见,当心不出去涉入客体时,它就保持着自然的宁静与光亮,如经中所说:"比丘们,原始的心本是明亮清净的,但是, 当杂染穿过、与心混合时,就受了污染。" 原始的心是明亮的心。这句话指的是在一次次轮回中游荡的那个心的原始本性。可以用初生婴儿的心作比方, 它尚不发达,不能完全理解感官对象。它并不是指那个已经超越重生、绝对清净的心的本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28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