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华安

慈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爱感动你的心
◎恨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到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

◎学道修行,不但要学会顾念相关的人类(如世间人道的救渡),也要推及一功的众生(如法界之间还有无数的众生等待救拔),这就是‘众生无边普愿度’的写照。

◎以群体的智慧与护持精神,共同改善众生的心灵品质,是对人心‘从根救起’的第一步。也是修福同时修慧的高尚道德,及高品质功德。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世寿的长短及色身的强弱,而在于善自利用有限的生命,为众生谋取福利,为世界留下贡献。

◎有德行的人,受人尊敬、称赞,本人更加会谦虚。万一被人诽谤、损毁时,本人更会加强检讨。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中,可能都会隐藏著不为人知的‘深水’,有时这些水会化为奔腾的激流,不断溅起飞沫,而以弯曲的形态,流注到‘情欲’的泥沼中。

◎佛陀一再的说:人生是‘苦’,是很有道理的,那‘苦’的感受,正是生命觉醒的原动力。人必在‘受苦、受难’的环境中,‘人性’最高的‘情操’,才会被逼显出来的。

◎常怀惭愧、谦卑的心,你会发觉自己是多么地幸福。惭愧心使你心地庄严,人生更光明、更喜悦,而怀谦卑之心,则使你丰富了人生的旅途。

◎恨就是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人是我自己,而非我所憎恨之人。

◎身为修道人,是不能有退休的念头,或有罢工的行为。那就是人心用事,是不屑一顾的。

◎烦恼固然是众生苦厄的根源,而执著同样是一个人受苦的主因。

◎为了保持某种‘形象’,而去装模作样、失去天真,这种伪装自己的人,实在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心、悲心、佛心
◎待人,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得好。处事,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做得对。

◎抱著「爱心,来对待世间上的一切,生活是快乐的,世界是美丽的,娑婆就是净土。如果对世间充满了嗔恨,清凉的佛土也会变成火宅。

◎人,很容易随著外界的变化而患得患失,感到痛苦。所以,想要快乐、欢喜,内心的‘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心’,要自己去掌握,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终生受用不尽。

◎参禅修道,除了开拓福德、智慧外,更要能长养慈悲心,而以禅心、悲心加上佛心来净化心灵。

◎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人生就是放不下,所以只好把执著、烦恼背在心上,流浪生死,无有休期。

◎如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请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份剥除,使生命回归于清纯及空虚,让历尽折磨的精神,超越了世间的名利价值,得到真正的自在与超脱。

◎成功者,有赢取别人掌声的决心,也有给别人掌声的雅量。

◎‘戒’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可以修身,提起正念,培养身心,是一种心灵的提升,让人在自然欢喜中遵守。

◎如能体悟‘缘起性空’的真理,就能了解到事物虽有千差万别,当体即是‘空’。于行、住、坐、卧中即能自在无碍,并由无尽的烦恼中得到解脱。

◎时间是实现理想最根本的资源,要好好把握与利用。

◎受戒,并不是桎梏,而是保护自己、稳定自己、增长智慧,进而圆满生命的‘地基’,圆融修行的‘梁柱’,也是实践佛法的‘梯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真意、真情、真爱
◎‘心’,是我们最险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能将‘心’跳出物欲的固固,再用佛法来庄严身心,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将会越走越踏实。

◎‘因果观’是肯定人生方向、上进及修行乐观进取的真理。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或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人生。

◎‘我执’是修行者的最大敌人,它能障碍智性、蒙蔽真理。如果没有透过克服我执的修持,你可能还是随波飘荡在宿命的生死海中,做了‘我执’的忠实奴隶,而与‘大自在’绝缘。

◎世间的一切功名富贵,是人之所欲,拥有是一种‘福报’。而放下,却是智慧与心境的升华。

◎丰富的生命,乃是一个体现的生命,乃是大我完成而非小我的成就,也就是大公无私的奉献牺牲。

◎修行的功课,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你于日常生活中,怎样去与人、事、物相处。

◎知足常乐,就算人生拥有再多的金钱、物质与财富,也买不到一分真正快乐和真心、真意、真情、真爱,进而深深觉得人生最富有的,或许就是拥有一分‘清贫’的滋味吧I

◎修行,若非趋向于‘智慧的开发’、‘烦恼的断除’,那么一切所谓的修行,都不是佛法的修行。

◎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足,一个知足的人,他内心充满著安祥与快乐,而一个不知足的人,他的内心则充满著埋怨与不安。

◎一位真正在修道的人,定会在受苦当中去感恩、去忏悔,而不会去埋怨。

◎拥有‘正观’的人,即使受苦,也能够因为自己光明而正确的人生观,让受苦转成福报,转识成智。

◎戒律不是一道围墙,也不是隔阂,戒律应该是一艘船,一艘前往自己心中理念的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之光※

慈悲的慈心要用智慧滋养,

唯有智慧才能庄严真正的爱,

而在智慧的引导之下,

爱心才能发挥真正的善行,

也唯有用智慧,才能免除那伪装的爱心。



智慧之光

◎皈依‘自性佛’,是对自己的一份承诺与自信。承诺的是从皈依的那天开始,自己必须用心恒长的学习,佛陀之精神与教诲,为自己行为的依止。而自信的是,必将因此而超越,提升自性,相信自己不会轻易受外在的影响而迷失。

◎‘悟’得从身心开悟,认清‘我相’只是因缘假合而已,不是真正的自我,当‘真我’醒觉时,自可觉悟。

◎修行,是美好的事,因为生命将有转机而美好。修行也是一件苦差事,要能一次次地扫除心尘念垢。

◎修行人与没有修行的人之不同处,在于为人处事上,都先要有因果观念及慈悲精神,并且能任劳任怨。这必得每一个修行人所建立之‘戒定慧,的内在涵养在内。

◎‘悟’的本质,就是看出因缘、因果,‘悟’要不断的看出因缘、因果关系的过程,也就是说,能看出因缘、因果关系,才能衍生‘智慧’,才能得‘悟’。

◎修学佛法要先学著放下俗世的种种执著,才能了悟生命的真理,而一个完全觉悟的人,是在放下、了悟之后,还能承担宣扬真理的重责,继续行走人间。

◎‘我’是痛苦的根源,人生的苦本。‘我执’不除,与大家不能和谐共处。须知‘我’是无法独处的,世间的一切都要靠众缘和合所成就的。

◎就佛法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主宰,即人的‘觉性’,是一颗清楚明了的心,当心清楚明了,不受尘染时,触目遇缘皆能流畅自在,并生智慧。可惜众生的心多半是蒙尘的,被污染的,心生病了,就失去判断和正确的觉知了。

◎生命的主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而内心深处的智慧,是由‘放下’开始作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自我
◎若要完成佛性的觉悟,就要把一切众生都当成菩萨。永远不要看众生的过失,那么心的频率就与诸佛菩萨相同,自然就是佛了。

◎学道进德,应该以‘缘’为师,才能从体会与领悟之中进步。而所谓的‘缘’,就是在平常生活当中,观摩学习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而观摩学习,是提升进步的原动力。

◎禅者说:‘日出方知天下明,无油怎点佛前灯’,如果你心中没有‘慈悲’,没有‘觉悟’,那怎么能够进入佛法深处呢?

◎佛学是生活的学问,目的在学习正确的生活。学佛也是为了圆满人格,目标是在学习过著正确完美的人生。

◎我们必须时时修戒定慧,以‘空观’来看待世俗的过眼云烟之成就,以‘止观’来对治一切染执,进而过著「中观’的生活,以现大乘菩萨之行。

◎‘佛学’是研究佛的学问,是在研究上下功夫,也是‘知’的开始。而‘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是在心地上下工夫,也是‘行’的实践。

◎一个未了悟人间事理的人,倘若心系外物,必为物欲所困,得失之间,终将为烦恼所困。而长久于名利堆中打滚的人,也势必罪业满身,而为‘业力’所拘束。

◎人生的痛苦,来自‘无明,,对‘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缘,因此,只要放下‘我’和‘我所有’,就可证得涅槃。

◎修行的人要学习‘认命’,真正去体会认清生命的本质,以及自然的规律。知命的人,他会利用时间去充实自己,由积极修为中获得满足。这也是一种法喜。因为痛苦中,自有获得痛苦的学习代价—法善充满。

◎以智慧为究竟,便能以正念为宗,应物照形。倘人我、是非、恩怨足以影响原本清净的心灵,生起无谓的痛苦、烦恼、执著,此为业力现前,当断然舍去,莫生憎爱,可免再次的堕入无边的苦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慧
◎佛理,是以自觉、觉他为最高原则,更由此而达到觉行圆满为究竟,其意义是要解脱人生的苦恼,其价值是要使人生得到无限的安乐,因此吾人如果要充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便应该明了佛理,更应该研究佛理。

◎金钱只可化妆你的外表,但是佛法却是能够启悟你的内在。

◎爱欲的缠缚,是生死轮转的根源,但是没有佛法的大智慧,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割舍出离呢。

◎佛法的布施,真理的指引,才能净化心灵,才能拯救法身慧命,使人断除烦恼,了生脱死,其影飨可及于生生世世。

◎修行是‘逆势’的,逆著世间一般的观念和习俗,逆著自己累世以来的积习。而众生都是顺势而行,顺著累世的习性,顺著共业环境的运转。一个运转已久的大轮盘,要它停下来,决非易事。要它朝著反方向运行,更是困难重重。

◎当一个人能把‘有’的观念摆开时,才能看出事事物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发现真理,一切自在洒脱。

◎虚言和妄语,就如同我们躲在围墙后面生活,这是便生命堕落及虚假和不自在的原因。

◎我们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们的‘名师’,也是促使我们成就佛道的‘逆增上缘’。

◎归依自性,就是诚恳的接纳自己,实践自己。

◎布施的确是修行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布施是在培养自己的供养心、喜舍心,从欢喜供养、舍去爱执中,拓展心量、广结善缘。因为心量大,善缘广了,福德因缘俱足了,才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之故,布施其实是进入佛道的前行方便法门。

◎我们应慎于一念,时时在起心动念处观照反省,将自己当下的每一念,都要住在慈悲、般若、大众、佛法中。

◎修身的意义,是在自己生命成长的同时,也能尊重众生的生命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智慧
◎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

◎学佛是让你更懂得关心自己,照亮别人。

◎迷叫做灵魂,悟叫做本性。

◎忍辱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能忍即有德,人见先欢喜,亦可感化他人。

◎布施不是为了回馈,是为了升华自己的内在。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生灭,寂静安乐生。

◎三种话不能听:(1)著私恩,不知大体,妇人之言也。(2)贪小利,背大义,市人之言也。(3)横心所发,不知礼义,野人之言也。

◎用一颗感谢的心可治好万病,这是信仰真理者的体验。

◎‘爱’必须伴随著永远的宽恕,而‘喜欢’常会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牺牲对方。两者大不相同。

◎要实现真正永久和平的世界,必得恢复‘人类本来互为一体’的自觉。

◎利己主义必将孤立于‘全体的生命’之外,不会有好结果;人不应自私。

◎心中常默念:‘你我是弟兄,应彼此相爱,放弃各自的利己主张吧!’

◎贤者留德子孙,其益感天;愚者留财子孙,其害无穷。

◎圣人不责人至于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

◎一言足以召大祸—慎言。一行足以辱终身—慎行。

◎天下有两难,登天难,求人更难。

◎地上有两苦,贫穷苦,病死更苦。

◎凡责人甚于责己,不足与同谋共事。

◎亏人是称,饶人是福;圣贤言语,神钦鬼伏。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钟不扣不鸣,人不劝不善。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务请珍惜因缘。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外无所求,内无所著,悟道近矣。

◎无位非贼,无耻乃为贼;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自奉(享受)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起初我们造‘业’,来世‘业力’牵引我们。

◎心在名利船上的人,身体想不摇是不可能的。

◎众生最可悲的事,乃是生时摆不脱欲望的枷锁、烦恼的缠缚;死后拖著那以‘业’为素材的灵魂出没六道,沉沦业海。

◎看破是其精进,放下是真功夫。

◎活著就是为了众生,不要想到自己。

◎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拿自杀的勇气继绩活下去。

◎‘善’是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戒怒恼、节色欲、调饮食、慎风寒、少言语、可以延年。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博声名,不如正心术。

◎口中常‘能许则许’,如其德厚焉;口中常‘不满抱怨’,如其德薄矣。

◎生活中如果没有爱,就是生活在罪里。

◎佛前多劫兴供养,所积广大之福德,一念嗔心才兴起,尽焚彼福成灰烬。

◎佛教的忍辱波罗密需要忍让、耐苦、坚毅和宽恕四种德行,缺一不可。

◎我人之恶民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民过高,当使其可从。

◎菩萨一切悉舍,心无贪著,是名布施波罗密。

◎以心住空性的超脱境界来行入世的悲济众生之事业。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要信佛、学佛、念佛、成佛。

◎善心,功德不够,就好比提炼的火候不够、业力、习气就无法彻底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之学
◎发心修行,是人中的‘上品’,而修行能与正法相应,是人中的‘菁英’,修行能证果,修行能入三摩地,立大宏愿,广渡众生,才是佛门中的‘龙象’。

◎人一旦太执著于‘色相’,太迷恋于‘我相’、爱争面子,必然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凡事在意的结果,便会感到别人都在注视著自己,自己的言行举动,即刻变得不自在、不自然而不快乐了。

◎追求人生的幸福,不在于‘物欲’做无理的要求,应从‘知足’、‘感恩’中,喜舍奉献上去获得。

◎佛陀要我们‘自净其意’,也就是要净化自己的意念,只要意念清净,所作所为皆是‘善’,反之,若意念污浊,则一切作为都是‘恶’的。

◎‘无我’是摆脱各种束缚的唯一途径。人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也只有‘无我’的人,才是精神造诣最高境界的人。

◎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能‘空’即能自在安祥。

◎修行,就是要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演变到行善利益大众却不自知的境界。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出一份‘功德’来,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的解脱能力。

◎学佛是要学佛的慈悲、般若、智慧、安住、解脱、自在、忍辱,而非神通。

◎佛学是属于生命之学,不容易懂,要从信仰、慈悲、发心、愿力中去体会。

◎皈依佛就是觉悟,皈依法就是平等,而皈依僧就是清净。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都能保持平等心,以平等心看人生,修养到看见任何人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德与智慧
◎欲望是众苦之本,人之所以生死疲劳,均从‘贪欲’而引起,唯有少欲无为,才不致为根尘所累,身心自然就会获得大自在了。

◎慈悲的慈心要用智慧滋养,唯有智慧才能庄严真正的爱,而在智慧的引导之下,爱心才能发挥真正的善行,也唯有用智慧,才能免除那伪装的爱心。

◎修行到底是个人的事,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自己要如何修行。如果去议论别人到底有没有修行,实在是很无聊的事。

◎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用心去做应该做的事。

◎成熟的人生观,必须能从多方面去了解人生,而对众生产生一种慈悯与恕道。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永远别想把别人雕塑成你所希望的那样。

◎我的生命,如果有一个不可妥协的,或势不两立的敌人,不会是别人,恰恰就是我自己。

◎真正的快乐,是无忧无虑的,人唯有在不断的牺牲奉献与行善中,才更能体会得出其中的滋味。

◎‘真诚’是生命中最好的德行,也是生活中最佳的品质,而虚伪就是低俗。

◎伦理是一种自发性的能力,不是一种外与的信条,它是从学习中得来的,也是透过明白事理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

◎心灵成熟,是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具有美德与智慧,使其依赖这永恒不变的真理,引导我们至完善光明的境地。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因为有慈悲就没有敌人。能消除燥心就是慧,因为有智慧就没烦恼。

◎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一样,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献的生命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修行是在每个起心动念处观照,动静、闲忙都不离善念、正念,这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亦唯有慈悲心、精进心、平等心等菩萨心境,才能点亮自性的光芒。

◎能提起是‘大愿’、是‘福德’,能放下是‘大行’、是‘智慧’。修行是为了解脱,解脱狰狞虚伪的面目,与自己本来面目相认。

◎放下,就是看得透世俗的名利、权势,只是一时的荣耀,不足为念。也因为放不下,所以只好把执著、烦恼背在心上,而流浪生死。

◎修行要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

◎一颗充满慈悲利他之心,自然尘心渐远,佛心显现,便能与道相应。

◎无常的色身,可以是贪、嗔、痴、老、病、死的奴隶,也可以是行菩萨道的利器。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可以在爱恨情仇中消磨殆尽,也可以将此身心奉献众生,换得永恒的佛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理应爱护环境,尊重生命,俭朴知足,惜福感恩,布施利他,和平共处,共创人间佛地净土,才是每一位修道者的崇高使命。

◎不埋怨,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金钱、地位与学历是无法帮助我们建立‘品格’、增进‘智慧’,唯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在苦难中学习到这宝贵的功课,即品格的成长,智慧的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28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